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多方博弈保“降价令”实施 防降价死再次出现
www.yongyao.net  2011-4-21 15:18:21  来源:医药经济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下调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然而,“降价令”实施一段时间后,山东部分药店几乎难寻降价药,原因是部分药店因利润低拒绝进货。

降价药难寻,不只是山东的个例现象,在北京、杭州、西安等地都传来了类似新闻。客观地说,这已不算是新闻,只要政府“降价令”下来,那些名列榜单的药物马上就和你玩起失踪,不仅药店不进降价药品,不少公立医疗机构也减少了降价目录中药品的购入,使得药品“降价令”效果大打折扣。

降价药出现“断档”的主要原因,是药厂和部分药店、医疗机构都没有积极性:卖“降价药”利润太低,厂家拒绝生产,药店、医疗机构拒绝进货,而那些没有进入降价目录、药效相似,但价格却高出许多的药品格外受到青睐。据统计,仅2010年就有50多种药品因为降价而消失。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一些药品降价了,但一些医生可以选择其他高价药来代替,药店也只卖高价药品。

毋庸讳言,对老百姓来说,药品降价后确实能为他们带来一些优惠。但从另一方面看,药品降价实际上是在“割医药企业、药品零售商和医院的肉”,为了既得利益,人为地使降价药品“断档”,只不过是那些利益中人的常见伎俩。多年以来,但凡药品上了降价目录,就会从医院的处方和药商的供货单上消失。其结果是群众得不到降价的实惠。另外,新医改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15%药品加价政策,但缺少严厉性和规范性,导致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象没有得到遏制。

全国政协委员刘凤去年调查了全国范围内的125家乡镇卫生院,发现“药品收入占整个卫生院收入的70%到80%”,可见“以药养医”现象何等突出。乡镇卫生院服务的是低收入的农村消费群体,而医院主要经济来源竟然就是这些低收入群体,“看病贵”更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降价令”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难以落实,根子还是与“以药养医”的体制有关,而少数医疗机构执行政策态度不积极,是药品“降价令”难以发挥惠民效应的关键。

公立医疗机构应该具有公益性特征和公信力,如果能够及时落实医改政策,遏制“以药养医”,让降价药品在医院供应充裕,同时管好医生的处方,这样的示范效应必然会影响到药品零售商,在竞争机制下,他们也就不会放弃出售降价药品。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作为决策部门,对于何种药品要被降价,应该有明确的标准。而且,“降价令”出台前,要经过与药企及销售者透明协商,进行足够充分的博弈,真正达成利益的一致。从这方面看,在医疗改革以及实施药品“降价令”过程中,填补各相关方的博弈空白,给执行“降价令”政策的药厂、医疗机构、药店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都是落实好药品降价政策的根本动力。只有这样,才不致使“降价令”遭遇降价药“断档”尴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