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黑豆芽”等一连串事件引发民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质疑和恐慌,表明食品行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地步。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并进一步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措施、问责制度等,是遏止食品行业道德滑坡的重要举措。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然而眼下,食品添加剂滥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挑战中国消费者的忍耐极限。继使用柠檬黄“研制”“染色馒头”之后,一种叫“牛肉膏”的添加剂又被曝光,它的神奇功效在于,可以让猪肉变牛肉。
记者日前走访了南京下关白云亭副食品商城,发现这里销售“牛肉膏”的大有人在,普通人很容易就可以买到。记者见到的“牛肉膏”,上面标着QS标志,一瓶1000克,标价50到150元不等。按照包装上的说法,可以用于方便面、粉丝、米线、汤料、火锅底料、肉制品等。
然而黑心商户却“开发”出了“牛肉膏”的新功能,经销商何青说:“一家卤菜店的老板告诉我,他用1000克牛肉膏可以‘变’出200斤牛肉。”在农贸市场上,一斤牛肉28元,一斤猪肉15元,差价为13元。经过这样的大变魔术,黑心商户用猪肉冒充牛肉,可以多赚每斤12元左右的差额利润。
在“染色馒头”事件中,柠檬黄被黑心商户滥用,以假冒玉米馒头。与之相类似,本为调味剂的“牛肉膏”被用来以猪肉假冒牛肉。而在此之前,这些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并未纳入监管部门的视野,这不能不令人警醒。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指出,食品生产就是个良心活,如果生产者自身道德败坏,眼前只有金钱和利益,那么食品安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当务之急是如何制止道德滑坡,挽回食品工业信誉,保障人民健康权利。”东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孙桂菊说。
从现实来看,食品生产经营链条长、涉及面广,目前中国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40多万个。而监管部门人手相对较少,快速和常规检测能力不够完善,“被动执法”问题非常突出。
“制止道德滑坡需要法律和监管堤坝。我们不能只抱怨监管部门人手少,检测能力不完善,这反映了监管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我们可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否则我们永远也走不出‘曝光就查,不曝光就算’的怪圈。”南京大学中国经济法研究所所长陶广峰说。
近年来,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三鹿”破产让人印象深刻,真正因此倾家荡产的商家却十分罕见,监管渎职者被严肃问责的也少之又少。既然道德败坏者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那么讲道德的个人和企业无疑就会承担变相损失。
“监管不周、执法不严、问责不力导致道德败坏者笃定的收益远大于预想的风险,其实是在变相鼓励企业和个人不讲道德。”张颐武指出,道德的血液并不总能自我生成,完善的法律、有效的监管、严苛的问责才是遏止食品行业道德滑坡的有力举措。
分析人士指出,有法可依还需执法必严,必须保证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及时、严肃、有力,避免监管缺位、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食品行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力量分散,必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由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监管,但是这一机制并未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乱象频发的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一个食品,将它分段监管,显然不现实,不扯皮才怪。希望将来立法部门进行相应创新,对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重新进行梳理,根据监管需要明确责任机制。”陶广峰说。
南京市在2010年“一滴香”事件以后,开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在白云亭副食品商城,每一家经营商户销售食品添加剂都有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卫生许可证以及商品检测报告。但遗憾的是,对食品添加剂的销售对象并未登记备查,这种无人监管的机制造成了如今食品添加剂敞开供应的局面。
“我们建议对食品添加剂的销售范围应该进行限制,比如购买时必须持有证件,例如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生产卫生许可证,并且要登记造册,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追溯链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不合格的经营者购买食品添加剂。”王发奎说。
“只有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主动执法,而这还需要各部门的合力。”陶广峰说。
此外,积极利用媒体和民间力量,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堤坝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牛肉膏”等事件,均是舆论监督对食品行业威慑的体现。
专家建议,今后还应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 2011.01.19
- 2011.02.26
- 2011.03.06
- 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