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医药代表来说,最近三个月,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今年4月份,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简称《方案》),三个月后,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抗菌药物,都将大幅度缩减。
“如果医药代表手里的抗菌药被砍掉,就等于被端掉饭碗”,合肥一位有7年职业生涯的医药代表说,“这一次砍的品种实在太多。”
抗菌药最多有50种
《方案》中,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被压缩到50种,二级医院更少一些,只有35种。除了品种数量的减少,在用药强度上也有限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不能超过20%,
“当然,如果经过临床实践,觉得50种不够用,医院可以向卫生厅申请,列出详细的理由,得到批准后,可以添购。”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姜玲解释,如果遇到特殊感染患者,“非要用某种抗菌药救命,医院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安医一附院药剂科主任许杜娟告诉记者,原则上,目录上的抗菌药品种数不得增加,“如果引进一个新的,就意味着要淘汰一个旧的。”最终定下的这份目录,要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这样的规定,给医药代表们极大的压力,“这也意味着某种抗菌药一旦被淘汰到目录之外,再想进入,可能性微乎其微。”
减少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某个具体的患者来说,并不会明显感受到这轮整顿的震荡。然而,除了医药代表,压力同样高悬在医生们的头上:如果连续几次开出大处方,医生们将面临着被取消处方权的风险。
现在的情形是,我们去医院看一次普通的感冒,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出上百元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医生因其专业性,使得普通患者几乎不具备“发言权”。
《方案》要求, 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这样的量化规定,让医生不得不尽量减少用在预防上的抗菌药物。
“DDD”的中文名字,是成人限定日剂量的测量单位。DDD越高,用药的频度越高, 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据《健康报》报道: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差距。
- 2011.04.27
- 2011.01.27
- 2011.04.07
-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