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抗生素滥用”
中国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量最低的占到30%
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中国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量最低的占到30%,基层医院高达50%。由于抗菌药物滥用,致使耐药“超级细菌”增加,长此以往,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
中国大部分三级医院依赖药物收入占比达40%~50%,其中抗菌药物约占其药品总收入的20%。监测结果表明,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一直占据中国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前3位。
抗感染药物占中国整个药品市场的四分之一,是使用量和金额都最大的一类药物。其中头孢类抗感染药物又是其中最大的一块,占据了60%市场。2009年,国内头孢类抗感染药物的市场总量约为290个亿,生产企业有将近400家。而销量最大的几家头孢类生产企业,分别是哈药、上海新先锋、悦康药业等,但每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都不大。此轮调整,头孢类药物受到的冲击将最大。
除了外资药企,绝大部分抗生素厂家都采用的是经销商销售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抗生素药物要竞争入选目录,特别是目录中的非限制和限制使用门类,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医院要从现在手头100多个抗菌药物品种砍到只剩三五十个。与其说是品种、企业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代理商背景间的竞争。”业内人士表示。
产业版图重构
该办法的实施,外资企业可能将是最大赢家
《办法》最终落地,对各种抗生素严格进行分级管理和限制使用,将直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品种和数量。
从3月开始传出将执行新管理办法的风声,所以今年1季度抗生素药物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二季度开始,不少抗生素药物的经销商已经处于“观望”状态,而上游企业则选择停产减产,抗生素药物的销量急速下跌。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的三级医院抗菌药品种上百种之多。新办法若实施,可以淘汰行业中过剩的产能,对大型企业会有利,对小规模企业可能不利。但之前业界大批上马的抗菌药产能如何消化,恐怕将是一大课题。
上海一家抗生素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一直在积极准备一个“培南类”药物的研发和上市,但培南类药物被列入限制使用甚至是特殊使用范畴的话,将对产品的销量产生极大冲击。“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品种的开发就暂停了。”
“限制使用”的药物,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而“特殊使用”则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包括新上市的抗菌药物。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杜文民表示,在中国现行抗菌药物滥用较严重的状况下,这个制度短期内可能会对抗生素产业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品种的销量可能会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中国抗生素产业的良性发展。制药企业可以从调整品种、加强研发方面来获得内在发展动力。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明认为,该办法的实施,外资企业将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外资产品普遍定价较高,进口的抗生素因而具有更大的利润操作空间,医院更愿意使用,从而使得医院销售数量迅速攀升。对一些中小制药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综合实力强的制药企业因品种齐全,能有相当一部分品种进入抗菌药物的非限制类中,少数品种的集中使用会使销量迅速增长,从而在医院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这一部分企业也将受益。
- 2011.04.23
- 2011.04.27
- 2011.01.17
- 2011.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