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问题添加剂追本溯源
当记者请教专家,是否能传授大众识别含有塑化剂成分的饮料时,专家无奈地回答:“无法辨别。”
杨杏芬表示,“就像三聚氰胺一样,我们用肉眼是无法辨别是否含有这种成分,必须通过检测才能得出。”
她透露,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包括塑化剂在内的监测都在计划之内。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这些监测项目常年跟踪监测,只是每一年根据当年食品安全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关注指标有所侧重而已,“比如,今年的监测计划就包含有食品包装材料-增塑剂的监测检测任务。最近发现了塑化剂问题,侧重点一定在这。”
“不是饮料出了问题,而是其中非法添加物的问题。”她希望通过《新快报》转告广大读者,“不要过分担心其他饮料、食品安全隐患。目前国家正对问题添加剂追本溯源和相关食品的排查检测。大众只要掌握国家已公布的问题食品品牌信息,不去饮用就好。”
专家建议
应将塑化剂纳入常态检测
食品专家直言不识塑化剂
应将塑化剂纳入常态检测
据台湾调查发现,DEHP潜在食品中已有五年之久,多种食品均受其污染。香港媒体也报道称,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一项血液抽查发现,99%被抽查的血液样本中都含有“塑化剂”。DEHP潜伏之久,毒性之大,为何至今才被发现呢?市民应该如何应对呢?对此,新快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食品行业专家。
工业用料未被纳入食品常规检验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永泉表示,塑化剂原本用于工业,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因此全世界的食品常规检验都无此项目,只会检测塑料中的塑化剂迁移量。他也是最近看了媒体报道才认识这种“毒剂”。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也表示,由于塑化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大陆同样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大陆以前也没有对此展开过专项检查,也就没有发现过食品中非法加入塑化剂的案例。
塑化剂大部分可被人体排出
塑化剂风波出现后,不少市民“谈塑色变”。对此,董金狮表示,人体有自然代谢功能,塑化剂DEHP如果进入人体,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于24—48小时内由尿液或粪便排出,消费者可多饮水、多吃蔬果来排毒,不必太恐慌。
广州一位医学专家也认为,塑化剂在塑料容器中的浓度较低,吸收状况还根据人体的差异决定,吸入量少对人体的影响也微小。
建议将塑化剂作为常态检测项目
董金狮认为,相关政府部门除了要加强食品中DEHP成分的检测,更应该尽快对大陆市场进行DEHP检测的排查,同时也要把“塑化剂”作为常态检测项目纳入食品监管中。另外,企业自律、企业的道德良心也很重要。
陈永泉也建议,应该将“塑化剂”纳入日常监管和抽查检测中,并加大监控,建立或完善食品添加剂清单,制定、完善相应的使用规章制度,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者的惩罚。
- 2011.05.30
- 2011.06.01
- 2011.05.31
- 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