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同仁堂健康分拆上市尚无更进一步的消息,而同仁堂集团(同仁堂股份: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内部的重组已经悄然启动。而重组的背后,或许是老字号国药在传统中药利润被大大压缩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的转型之举。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同仁堂消息人士处获悉,同仁堂下属10家子公司重组已经启动,计划将10家子公司整合,重组后包括同仁堂股份集团、同仁堂科技集团、同仁堂国药集团、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同仁堂药材(参茸)集团与同仁堂商业集团在内的六大二级集团。
但对于具体的挂牌时间,上述消息人士表示,由于同时受外部因素制约,目前尚无法预估,他同时否认了目前着手的整合与分拆上市间的关联。
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建国透露,为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除已经上市的集团外,其他集团发展的目标也是登陆资本市场,但目前尚未有明细的上市计划。
据悉,同仁堂集团旗下原有10家子公司,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A股主板与H股创业板上市。
今年年初,同仁堂集团董事会正式宣布组建二级集团,决议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事实上,同仁堂这些年一直寻求优质资产剥离的分拆上市,但是进展比预想的慢一些。”一位长期关注同仁堂的市场研究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从2005年开始,由于保健品市场持续火爆,同仁堂健康和同仁堂药材等资产分拆上市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但至今无果。
今年3月1日,同仁堂科技公告指出,集团已经向联交所提交申请,有关建议分拆其于香港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同仁堂国药于创业板独立上市,而联交所于2011年2月1日确认公司可进行有关建议分拆。
“组建二级集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内部需求,也是企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更是一项重大的体制改革和创新。”陆建国对集团内部的重组如此表述。
“集团‘十二五’规划中,对销售和营销网点的覆盖都提出了要求,现在的发展速度恐怕难以实现。”前述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同仁堂的发展计划,未来5年内,其主要销售指标均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此外,零售及医疗网点也要突破2000家。
与此同时,同仁堂提出了保持多项“第一”的指标——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海外市场的终端零售覆盖面及出口创汇全国同行业第一;拥有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旗舰药店8家到10家,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等。
但这些“第一”的保持显然并不容易。
以2009年下半年启动的新一轮深化医改为例,同仁堂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102个中药品种就坐拥42个,占据中药目录四成之多,是绝对的政策受益方。但由于各地愈演愈烈的超低压价招标,出于质量维护和品牌保护考虑,首轮基本药物招标不久,同仁堂就被迫退出了多省区招标。
而从2010年开始抬头的中药材涨价风潮中,同仁堂也被深深裹挟其中。
2011年5月,全国17种主要中药材及白糖价格,11种同比上升。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今年5月,537个药材品种中同比上涨的约占总量69%,21%~50%涨幅段的品种数量最多,占40%;涨幅在181%~300%及以上的有16个。
实际上,受原料药涨价以及国家限价两方面挤压,同仁堂主业的传统中药制造业利润已经被大大压缩,为保证行业地位和利润增长,同仁堂已经开始更多地向高档参茸类保健品、药材种植等相关行业转型。
时任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的姜晓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同仁堂本来有800多种成药,现在在生产的仅有400多种了。
而成立于2004年的同仁堂健康药业,由于定位中高端保健品市场,2008年,就已经在整个集团分公司里利润排名第三。
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同仁堂目前正在向大健康方向转型,健康药业在同仁堂产业中增长很快,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同仁堂不仅在保健产品领域扩张,未来也会加大养生产品以及药膳等产品的开发力度,并将引入更多国外品牌。
- 2011.01.27
- 2011.03.31
- 2010.12.10
- 200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