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在近日召开的膏方制作与临床应用培训班上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膏方因具有调理慢性病和冬令进补的特点,从南到北被广泛接受。然而,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不讲辨证论治、不顾理法方药、追求经济利益、一哄而上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中医人更要齐心协力、互相交流,更好地研究、推广、应用膏方。
近年来,流行于江浙地区的膏方在全国各地风靡起来,其冬令进补,具有强身防病及调治慢性病的确切效果,在百姓中深受欢迎。然而在市场火爆的背后却存在诸如盲目开方、制作工艺粗糙、不分人群随意进补等诸多问题。
开膏方应有理论指导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顾植山介绍,膏方又称膏滋,是盛行于江浙一带的进补方。“膏”字从“肉”,本义指动物的脂肪,后泛指浓稠的膏状物。有的文章说:“膏滋是由汤药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这是讲的膏剂,而不是膏滋。膏剂本身与丸、散、丹、锭等其他剂型一样,是中药制剂的一种,而且早期的膏剂主要外敷涂抹于体表。膏方在江浙一带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具有医学上特殊含义的名词。它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以滋补为主,二是多在冬季服用,三是盛行于明末以后,四是最初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
国医大师颜德馨的传承人颜乾麟教授表示,膏方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的临床应用原则离不开中医学的理论。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十分强调治病必求于本,而这个本就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平衡。由于发病的原因是阴阳失衡,所以治疗目的就是扶正祛邪,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用药必须分清正虚与邪实。因此,膏方的运用已不能过分强调以补为主,应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使机体达到新的平衡。膏方的滋补作用除了在于其具有健旺脏腑的功效外,在具体的组方用药中也必须充分利用脏腑相生相克的原则,如滋水涵木、培土生金等。膏方的制定,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在扶正方面往往偏重于填精、安神、益气的药物。治精贵在养填,多用血肉有情之品,或投厚味药物。另外,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应包含救偏祛病之义,亦可通过疏通和调节气血来平衡阴阳,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总之,开具膏方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完成。
千人一方不可取
当前膏方已成为一种时尚。由于虚荣心理作祟,很多消费者求名贵、求量多的现象存在,也不管是什么体质,都去寻求膏方进补。另外由于有些医生对膏方的理解不够完整或有误区,导致千人一方,没有体现因人而异的处方特点。实际上,膏方也是一种药,都有偏性。用膏方的时候要对证,否则适得其反。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柏生认为,现在很多开膏方的医生只钻医,不研药,只关心中药的配伍和药理,不关心重要的形状和质量,开起膏方自然难保其结构的合理性。有些消费者由于对膏方理解不深,导致服用时间和频率随意性较大,毫无章法。还有的消费者将膏方理解为一种高级滋补品,往往一人吃膏方,全家同服用,使得根据每个人不同特点的依据辨证论治理论开具的个性化膏方沦为大众化。
刘柏生表示,一般来讲,膏方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类:慢性疾病已趋稳定,或久病致全身虚弱者,或为增强体质而巩固疗效者;适宜在冬季边补边治的慢性病患者;身体无明显慢性疾病,但表现为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长期劳累、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失眠健忘的亚健康人群;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体力不支、精力不够的中老年人群;疾病康复期患者。在此基础上,还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各人情况辨证论治才能正式开具膏方。
膏方中不应名药荟萃
当前医生在开具膏方时,消费者主动要求医生为其在膏方中添加一些本不需要的昂贵中药,也有医生在利益的驱使下追求大处方、贵处方。多者一方达50余味药,而且将膏方变成了滋补品的简单堆砌。一张膏方药费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对于这种现象,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认为,膏方不一定要用贵药,这就和吃菜一样,不吃贵菜一样也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比如固阳膏就用了核桃仁、芝麻和阿胶。膏方也不一定是大方,小方也许更有效,如炙甘草膏、温经膏都是小方。因此,选择膏方要科学、理智。
制作工艺很重要
顾植山介绍,膏方的制作有传统经验的一定规范和特殊要求。一剂好的膏方要求馨香沁脾、锃亮鉴影、油润如玉、柔韧若脂、摇不起涟、压不染指、入口似饴、呷之透体。现在有些地方随便找一些未经正规培训的工人熬膏,制作的膏滋霉坏率很高,对特殊药料的处理亦常不合要求;机器制作则盲目缩短熬膏时间,有的一料膏滋药从配料到成膏只用半天时间,这些速成的膏滋药存在很大的隐患,而且出膏率低,医生只能增加方剂的药量来满足膏量,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药材资源。另外,膏方制作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膏方的制作过程医生看不到,顾客更是看不到,缺乏行业和顾客的监督。这种情况下的膏方制作只能是凭良心了。
对此,刘柏生认为,应该加强膏方标准化制作的力度。应该将各膏方制作方法系统整理,并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和GMP管理流程,形成一套标准化制作工艺和质控标准。
- 2010.12.16
- 2011.06.09
- 2011.10.10
- 2011.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