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4年每年上涨5%之后,今年上半年,住院费用下降了0.1%,门诊费用上涨幅度降到0.3% 。
12月13日,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周军说,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在持续4年每年上涨5%之后,今年上半年,住院费用首次下降,下降了0.1%;门诊费用上涨幅度首次回落,为0.3%。
哪些措施压住了医疗费用增长势头?周军介绍,卫生部门主要采取了5项措施。
——总量控制。采取指标限定、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公立医院费用总量、单位服务费用均值、费用构成等进行监测,将控费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综合目标年度考核,与院长的考核、奖惩和医疗机构的补助等挂钩。
——管理出成效。各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处方点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必要的诊疗活动;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开展日间手术、引导患者利用门诊服务等方式,缩短平均住院日。
——降低服务成本。推进和完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成本和价格。严格执行大型医疗设备准入审批制度,推广使用适宜技术,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预警监测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药品用量等进行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对关键科室和重点病种的质量及费用进行重点监测。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减少药物不合理应用。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收支监管。
——转变就诊模式。各地普遍通过人才、技术、设备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同时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制定双向转诊规范,推进基层首诊、分级医疗。
周军说,公立医院控费需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合力,为建立控费工作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卫生部在充分利用行政手段落实控费责任的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支付制度改革,理顺医疗价格服务体系,推动药品、医用耗材生产流通领域的改革。
- 2011.04.08
- 2010.05.31
- 2010.05.31
- 2009.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