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食品安全事件频现反馈常慢一拍 公众盼权威解答
www.yongyao.net  2012-2-17 16:48:21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从“橡皮蛋”“注水肉”“注胶虾”到“红牛”饮料,有关部门对热点食品问题的回应总差一口气,让消费者很纠结——食品之“?”盼权威解答

煮熟的鸡蛋黄,怎会如橡皮蛋一般坚韧不易碎?疑似“注水肉”检测合格,腌制过程中为啥会渗出那么多水?天津水产市场“注胶虾”已出现多年,上海销售的冷冻虾有没有问题?“红牛”饮料的真相是什么?……近一周来,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热点。尽管有关部门在事件曝光后都或多或少作出了回应,但消费者还是觉得“差了一口气”。这一口气,差就差在权威性上。

为建立“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去年,上海市区(县)两级政府和街道乡镇都建起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综合协调机构,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呈现积极变化。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当前这方面工作仍有不少难点和“软肋”。

食品供应自给率低

食品安全中,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市民认为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前三位分别是“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地沟油”和“出售病死牲畜肉”。

而从本市食品供应情况看,粮食、肉禽、水产、蔬果等食用农产品中,80%来自外地,源头不在本地;本市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本市食品供应自给率低,加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加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和监管的难度。

制假手段隐蔽性增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今年1月公布的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透露,去年全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共计7147张,食品安全行政处罚8037起,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80起。

有关人士指出,从目前打击情况来看,当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已从以往单一加工制假形式,向产、运、销一体化演变,流动性、隐蔽性更强,制假手段也由简单仿冒向以次充好转变。譬如制售假酒,2006年以前还存在利用工业酒精勾兑的情况,现在不法分子普遍采用香型相近或窖藏年份较小的低端酒勾兑假冒高端酒,以逃避法律惩罚。

无缝衔接还须时日

为了解“注胶虾”中所注胶体是否为有害物质,新华社记者日前先后打了十多个电话询问天津质监、工商、卫生及农业主管部门,均没有得到确切答复,多家机构称“无法检测”。去年,为了解爆米花桶内是否含有荧光剂和一次性饭盒的质量优劣,记者先后致电本市多家检测机构,也曾处处碰壁。

为消除食品安全监管中卫生、质监、工商、药监、农业等部门分段管理造成的“缝隙”,本市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并于今年年初开通“12331”食品安全举报电话一口受理。数据显示,1月份“12331”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量已占本市相关部门受理总量的60%以上。尽管如此,真正的“无缝衔接”还要假以时日。

反馈结果常慢一拍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要问:为什么由监管部门主动公布的少之又少?而当媒体揭开食品安全事件的一“角”后,权威部门在回应“密切关注”的同时,反馈结果常常要“慢一拍”。能不能形成公开、通畅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机制,第一时间解答市民的疑虑呢?

“事实上,从去年本市查处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不下8000件,而媒体曝光的最多不超过100件。”有关人士解释说,大量的违法行为在日常监管中得到遏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需求与食品安全的实际水平存在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更是当前本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