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超标”只是蜀中制药履历中的众多“败笔”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中,这家企业49个批次的药品被各地药监局通报质量问题,涉及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和云南等多个地区。
从4月15日截至本报道发稿前,成都商报记者曾多次联系约访蜀中制药董事长安好义,均未得到回应。记者多方采访,试图还原其发展的轨迹。
前世:
收购“濒临倒闭药厂”
如今,在互联网上以“安好义”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普药狂人”“把普药做精”“传奇人生”……
据《安氏当代名人录》记载,安好义是河南内黄安梧桐人。1953年12月生。其父曾为当地一方名医。上世纪80年代初,安好义在其父亲授教下,“研医理、操药业、窥商情、办药站,开创本县营药之先例。”后来,安好义将药站迁到河北省安国药市,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设立好义药材行,从此站住了脚。1996年,安好义从开中药站转到了制药行业,“两年后(1998年)成功收买了一濒临倒闭的药厂,把它改为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述“濒临倒闭的药厂”为四川生物化学制药厂(以下简称“四川生化”),而安好义远非1998年才“收买”这家公司。根据安好义的履历表显示,1997年~1999年,其就控股四川生化,并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厂长。
然而,在随后10多年的制药生涯中,安好义对蜀中制药的“前世”绝口不提,记者通过查询过往媒体的报道,发现了端倪。
据人民日报、成都商报等媒体1998年10月7日报道,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制止了一起假劣药品流入灾区的事故发生,并对这次事件的直接责任者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据了解,上述事件涉及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之后的救灾药品。当年8月26日,河北省医药公司按中国医药[0.00 0.00% 股吧 研报]公司通知要求,先后向安徽省组织调拨了2278件(箱)药品,价值146万余元。这批救灾药品经铁路运到安徽后,负责验收的当地药政、药检部门发现其中一些药品的包装严重破损,已无法清点。
经省药品检验所检验,这批药品中的风油精、诺氟沙星胶囊、板蓝根冲剂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其中,四川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的诺氟沙星胶囊970605批号为不合格产品,且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判定为假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处罚决定:责成四川省卫生厅吊销该厂该品种的生产批准文号,并没收假药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同时责令该企业停产整顿。
今生:
10年近40次上“黑名单”
就在“假药赈灾”的事件被曝光之后不到三个月,一家名为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的企业成立了,厂址和四川生化的原址相同:四川省广汉市三水镇六陵村。安好义在这家公司中全面主持工作。
摆脱了四川生化的阴影,蜀中制药的业绩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该公司的相关数据显示,其在2000年的年收入只有1906万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9.3亿元(不过,蜀中制药对外宣称的年收入是20亿元),上交税金也从135万元暴增至5457万元。
然而,在高速成长的背后,却隐藏着“暗流”,由于药品质量问题,蜀中制药屡次“上榜”药监部门的“药品质量公告”。据成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02年~2011年,蜀中制药近40个批次的药品曾被湖北、江苏、浙江、湖南、北京、广东、贵州和云南等地的药监部门曝光,涉及的药品包括氯芬黄敏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益母草颗粒、参苓白术散、元胡止痛片、复方板蓝根冲剂和穿心莲片等药品。其中,在2005年,仅在湖北省,该公司就有10多个批次的氯芬黄敏片被通报“性状”不合格。
记者发现,在上述各省的“药品质量公告”中,销售蜀中制药不合格药品的大多为卫生院、私人诊所或较为偏远地区的药店。而这正与安好义多次对媒体发表的“第三终端市场”战略不谋而合。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当大部分医药企业不遗余力地拼抢城市这块‘蛋糕’时,安好义却毅然把蜀中制药的目标市场定位在中低端医药市场……开启了第三终端的先河。使蜀中品牌的阿莫西林胶囊销售数量几年后达到了40亿粒,占该品种全国市场的3成以上……其他各品种在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均占全国总市场的80%以上。”
以低价换取市场的战略,也使蜀中制药获得了“普药大王”的称号。2010年,蜀中制药的营业收入达到9.3亿元,利润总额5087万元。而当年,该公司由于违反法规缴纳罚款、滞纳金近22万元。
去年:
被处省内药企最大罚单
2011年4月,蜀中制药被媒体曝光在生产存在以次充好、替代投料的现象,其中,最广为关注的是该公司涉嫌“用苹果皮制板蓝根”。
2011年12月,四川省药监局宣布,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查,蜀中制药个别品种确实存在未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进行生产的情况。按《药品管理法》规定,作出没收违规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没共计600多万元,这成为去年四川对医药企业罚没金额最大的一笔。
据四川省药监局的介绍,当年4月,曾要求蜀中制药中药生产线立即停产整改。2011年5月20日,省药监局成立督导组和德阳市局牵头的核查组进驻蜀中制药,全面展开该公司基本药物生产核查工作。5月28日,省药监局决定对蜀中制药展开立案调查。调查组详细核查了蜀中制药2009年、2010年所生产中药品种的所有中药材的购进数据、原始凭证、库房收发台账、每个品种每批次的药材投料量、辅料乙醇的使用量以及成品产出量等主要数据130余份,并随机抽选了产量较大的复方丹参片、三七片、板蓝根颗粒和复方板蓝根颗粒4个中药品种。
经过大半年的整改,药监部门又组织人员对蜀中制药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复查,认为该公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符合药品生产条件。2011年10月28日,广汉市局从省局领回蜀中制药中药制剂GMP证书,发还给蜀中制药。
11月3日至4日,广汉市药监局对该公司停产后其超过规定期限生产中药制剂的中间物料进行了监督销毁。11月4日,该公司中药生产线恢复生产。
事隔半年多,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13种药品采用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铬含量超标;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显示,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的阿莫西林胶囊(批次111102)铬含量超标。
- 2012.04.23
- 2012.04.23
- 2012.04.23
- 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