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只要是对健康养生比较感兴趣的人恐怕都听过“抗氧化”、“自由基”这些词语,与之相联系的是一连串茶多酚、多糖、葡萄籽、原花青素、大豆异黄酮等已经耳熟能详的成分。如今在食品、保健品领域,只要带上“抗氧化”字眼,往往让人趋之若鹜。不过究竟什么是抗氧化,抗氧化和抗衰老之间的距离有多远?真实情况可能非如大众所想的乐观。
理论:抗氧化成分可防细胞伤害
“抗氧化”、“自由基”这些词语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于健康领域的研究,而是从其他领域演化而来。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徐华峰表示,物理化学家德罕·哈曼在上个世纪40年代发现石油工业的“自由基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衰老现象,之后又进一步提出抗氧化剂可以减缓衰老的理论。任何需要氧气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的个体中都会产生活性氧,最常见的有过氧自由基、氮氧自由基等。
这些自由基因为比较活跃,会把最近的电子抢夺过来,所以在一定情况下会对细胞带来一定的伤害,并造成不可逆的细胞老化。哈曼认为细胞老化会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徐华峰表示,人体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抗氧化系统,然而现在人们还不断在膳食中寻找可能的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锌、硒、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素,以及茶多酚、多糖、葡萄籽、原花青素、大豆异黄酮等食物成分都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是和自由基里的电子结合,防止细胞伤害的产生。”
争议:抗氧化剂应用缺研究支撑
虽然科学界对抗氧化作用的机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否能将这一作用应用到医学上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和俞斌表示,虽然近年来关于抗氧化剂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很多,但是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却很少,甚至有一些研究还发现补充抗氧化剂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比如国外很多临床营养方面的研究都发现人为补充抗氧化剂并不能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硬化。而一些涉及到几十万人的大型临床研究也并没有得出人为补充抗氧化剂对降低死亡率有帮助的结论。
和俞斌表示,抗氧化剂应用于临床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没有足够的研究作为支撑,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平时摄入较多蔬菜、水果的人群在某些疾病的患病率上比较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是蔬菜中的抗氧化剂起到了作用,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膳食结构给这类人群提供了足够的其他营养元素;其次,即便是已经得到证实的一些理论应用在临床上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程,最后还要经过临床验证。目前抗氧化剂应用于临床可能性还不大。
人为补充抗氧化剂有困难
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穆拉德博士表示,如何补充抗氧化剂也是目前科学界面临的一个难题。抗氧化剂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就是因为它们本身极易被氧化,所以可以先于细胞组织而被氧化。这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极易被氧化的抗氧化剂暴露于空气中时很容易就会被氧化,而一些抗氧化剂被氧化后的产物还对人体有害。比如咖啡和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人体环境中就会被氧化产生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本身也非常活跃,会氧化体内细胞。
穆拉德博士表示,一些人工制造的抗氧化剂消耗比较快,可能进入人体后也发挥不了作用。相对来说一些天然的植物中所含有的抗氧化剂以及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氧化剂的物质比较稳定,能够进入体内。比如一些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里的抗氧化物质,进入人体后在消化系统里存留的时间比较长。因此目前还是建议人们不要乱用大剂量的补品或者富含抗氧化剂的保健品,坚持吃一些富含类黄酮的食物,茶,水果和蔬菜。
- 2011.04.26
- 2011.05.03
- 2011.01.26
- 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