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报道,近期全球领先制药公司陆续将重心转向中、美,引起欧洲警惕。
法国赛诺菲(Sanofi)、美国辉瑞制药公司(Pfizer)、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阿斯利康(AstraZeneca)、瑞士诺华(Novartis)、德国默克雪兰诺(Merck Serono)在最近几个月相继削减欧洲的设施及员工数量,并将研发投资转向包括美国波士顿和中国上海在内的美国及亚洲地区。
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盟(EFPIA)主席安伟杰(Sir Andrew Witty)在欧盟峰会之前致信欧盟领导人,反对药品降价及缩减成本政策,强烈要求支持创新及研发投入,否则将导致有关投资流出、使欧洲逐渐沦为新全球秩序中的第二等级。
根据新闻报道,近期这些大型制药公司裁员的情况为:
赛诺菲计划在法国裁员1000至2000人,在欧洲分支机构数量从30家降到10家
7月3日,法国《费加罗报》(Le Figaro)撰文报道称,赛诺菲计划在法国市场削减1000至2000个职员。这项举措是赛诺菲推行的一项成本削减措施的最新内容,因为随着目前赛诺菲在某些关键药物领域面临的竞争加强,其不得不通过推行成本削减措施来提升公司的盈利空间。
法国《费加罗报》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撰文报道称,此项裁员将会针对于该公司旗下疫苗部门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的某些药物研发、制药领域,同时,赛诺菲总部的某些支持岗位可能也被涵盖在裁员之列。
在2011年9月,赛诺菲就曾发布了一项方案,将削减其从事研发业务的员工数量,从之前的13000名削减至10000名。但这些裁员并不包括旗下生物医药公司健赞(Genzyme)。据了解,健赞是在今年年初被赛诺菲收购的。
法国《费加罗报》在文章中指出,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赛诺菲已经在法国市场上累计裁员了4000人。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就曾有知情人士向法国《论坛报》(La Tribune)透露,总部位于巴黎的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安万特日前正在对该公司在欧洲市场上的业务进行重组,作为这项战略的一部分,赛诺菲安万特计划在该地区裁员700人。文章指出,在推行裁员措施后,赛诺菲安万特在欧洲市场上的分支机构的数量将从以前的30下降至10家。
辉瑞对爱尔兰两个生产厂进行裁员
由于专利到期,立普妥销售额明显下滑,考虑到成本收益率的问题,辉瑞上个月宣布对其在爱尔兰地区的两个生产厂进行裁员,以此来节省开支。
据辉瑞制药公司表示,立普妥药物销售额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当前市场上,该药物的仿制药越发增加,带来了较强的竞争压力,因此公司在爱尔兰Little Island以及灵厄斯基迪(Ringaskiddy)的生产厂将面临裁员的命运,预计此次将裁掉177个工作岗位。
辉瑞制药公司表示,灵厄斯基迪(Ringaskiddy)地区生产厂将是最主要的裁员对象,预计明年该厂将裁掉129个工作岗位,其余的工作人员将迁移至Little Island地区的生产厂。辉瑞制药表示,公司此前开始实行自愿离职计划,若是该计划达不到初期的裁员目标,那么公司随即将进行强制裁员。辉瑞制药公司爱尔兰区域副总裁Dr Paul Duffy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越来越多的立普妥仿制药获批上市销售,这对于辉瑞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辉瑞必须通过降低公司的生产规模来保证收支平衡。
去年九月份,辉瑞制药公司才宣布在爱尔兰地区的业务部门新注入2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因此此次的裁员计划着实令员工吃惊。去年九月份,辉瑞制药公司还在爱尔兰Shanbally地区建立了一个1.9亿英镑的生物工厂。
受困药物专利保护过期 阿斯利康准备裁员7000人
今年2月份,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表示准备计划再裁员7350人,此前该制药企业承认由于畅销药物专利保护过期和政府需求减少,今年全年营收将出现下降。
这家英国第二大制药商在英国国内员工总数为8000人,研发中心在柴郡。过去四年中该公司总计裁员21600人,但是由于新药研制不成功导致成本控制仍然面临难题,公司希望通过减员在2014年前在削减10亿英镑成本。
阿斯利康表示,由于仿制药竞争导致公司损失接近20亿美元。而公司旗下的抗胃灼热药Nexium专利已经在欧洲过期,而带来每年15亿美元的抗癌药物瑞宁得也在遭到更激烈的竞争。
而美国和欧洲的政府医疗保险削减药物采购,也令阿斯利康销售雪上加霜。
公司预期2012年收入将出现“接近两位数百分比”的下跌,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Brennan表示:“市场排他性的丧失将使得2012年展望面临挑战。”
默克雪兰诺公司决定关闭瑞士总部并裁员
全球知名医药企业默克雪兰诺公司于2012年6月19日正式宣布,将维持4月24日做出的关闭其位于瑞士日内瓦总部并裁员580人的决定,同时将750个职位转至德国达姆施塔特、美国波士顿和中国北京等地。
得知该决定后,默克雪兰诺日内瓦总部百余名员工通过游行集会、在公司门口宿营等方式表达强烈不满。员工代表认为,公司缺乏与员工的沟通,甚至不愿意倾听诉求,补偿金额亦不尽如人意。目前,劳资双方仍僵持不下,当地工会组织已呼吁瑞联邦劳工部门介入调查和协调。
- 2011.04.28
- 2011.01.17
- 2011.01.18
- 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