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体系,成为实用的医学技艺。时至今日,中药、中医仍具有巨大的价值,这不仅仅是我国历代医学家的无私贡献,更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体现。在临汾市乡宁县,有一位专门收集中药文化邮票的人,而且他的工作也和中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就是乡宁县医药药材公司副经理卫武斌。
卫武斌今年46岁,1986年在乡宁县的药材公司参加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工作之后,利用职务之便,对各种药材进行了全面了解,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决定专门收集中药邮票和邮品,并历经19年制作了一套《中药》邮集。
“我收集制作的这部邮集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中药的起源和传说》《中药的种类、采地、采集及泡制》《中药的发展》《中药的功效》和《中药文化的传播》,这5个部分基本囊括了我国所发行的大部分中药邮票和其他邮品。”卫武斌介绍道,中药药材的种类很多,邮票上的中药药材和相关的内容仅仅是整个中药文化的冰山一角,而他在19年间努力搜集各种药材邮票,尽力完善每一幅邮册,最终整理成这部邮集,成为我市目前唯一以中药文化为内容的邮集作品。
说起自己的集邮历历,卫武斌表示,他接触邮票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我的父亲是退伍军人,非常喜爱集邮,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抱着我教我辨识邮票,我也是在父亲集邮的耳濡目染下对邮票产生了兴趣。”卫武斌说,在他收集的众多邮票中,有一张1953年8月1日发行的专供军人的邮票,俗称“黄军邮”,它虽然不是很昂贵,但在他心中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这枚邮票承载着父亲对他的关爱之情。
在卫武斌决定制作《中药》邮集时,他的父亲对他非常支持,并倾尽所藏,支持他的收集。在这部邮集中,有很多现在难以收集的药材邮票就是卫武斌的父亲赠送给他的,但真正让他难以释怀的邮票却是那枚“黄军邮”。“我经常会和父亲坐在一起说邮票,有一年我突然对军队邮票感兴趣,尤其是那枚‘黄军邮’,父亲知道后表示他从部队复员的时候好像收集过这枚邮票,但想不起来放在哪里了,我对父亲的话没有在意,没有想到父亲竟然找到到了。卫武斌说,在和父亲说过这枚邮票后,他就把这件事忘在脑后,可是没想到父亲却上了心,在几天后的一个夜里,突然来到自己家,扬起那枚“黄军邮”兴奋地对自己说:“找到了,找到了。”“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父亲住在山里,我住在城里,两地相距上百里地,当时父亲已经70岁了,当他找到那枚邮票后,搭乘了村里的大卡车连夜来到我家。”卫武斌说,为了儿子的爱好,老父亲不顾身体连夜进城,当他接过那枚邮票时,已是热泪满襟,为老父亲所做的一切感动不已。
今年,7月1日,在市集邮协会第八届集邮骨干座谈会上,记者见到了卫武斌和他的《中药》邮集作品。他告诉记者,他的这幅作品共有五框80幅上百张明信片上千枚邮票,因为采用了中药文化这个题材来作为邮集主题,所以在我市集邮圈内备受推崇。本月25日卫武斌将携带作品前往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集邮展览会。
“能参加全国邮展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这次能参加全国展览,不单单是圆梦之行,更是代表家乡的荣誉之行,我希望通过展览能够发扬中药文化,更希望能够宣传我们的临汾古城。”卫武斌告诉记者,中药文化博大精深,中药邮票更是内容精彩,行业内早有定论。中药邮票若非行内人是绝对搞不成规模的,而自己则是一个一辈子和中药打交道的人,又继承了父亲的“集邮精神”,所以他有信心在这届邮展上获得好成绩。
- 2011.01.03
- 2011.01.04
- 2011.04.23
- 2011.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