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科学家阐明脑源性肺损伤新机制
www.yongyao.net  2013-4-17 21:15:07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颅脑创伤后,血浆中的谷氨酸升高是其并发肺损伤等外周组织炎性损伤的关键因素。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周元国团队,历时7年研究发现了这一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实验医学期刊》上。

这一发现颠覆了此前颅脑创伤后检测血浆中谷氨酸水平无重要意义的传统结论,为临床治疗颅脑创伤后继发性损伤的新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颅脑创伤是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其并发的脑源性肺损伤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其确切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2006年,戴双双博士在导师周元国指导下,发现谷氨酸对腺苷2A受体有调节器控制作用,并直接影响后期损伤程度这一现象。

戴双双及科研团队发现,重度颅脑创伤会导致血浆中谷氨酸增高,其通过诱导外周血炎性细胞上腺苷2A受体与代谢谷氨酸受体5相互作用,改变腺苷2A受体活化后下游信号通路,由原PKA信号通路的抑制炎症转为PKC信号通路的促炎效应,从而促进脑源性肺损伤等颅脑创伤后的继发性外周组织损伤。该研究结果提示,以腺苷2A受体与代谢谷氨酸受体5为靶点,采用拮抗剂调节,可以有效减轻颅脑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损伤。

该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血浆中谷氨酸升高是脑源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也首次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机制,提出了颅脑创伤后检测血浆中谷氨酸水平的重要意义,为颅脑创伤并发症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对临床应用拮抗调节剂调控颅脑创伤后的炎症,减少颅脑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