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4年研究
1998年起,国内科研人员经过14年研究,于2012年底推出全球首支获准上市的戊肝疫苗
死亡率最高
戊肝病毒潜伏期40天,病死率却是甲肝的10倍以上,居五种肝炎死亡率之首
昨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支戊肝疫苗抵川,市民可自愿前往疾控门诊等接种。推荐乙肝携带者、老年人、育龄期妇女、食品从业人员等7类人群接种。临床实验证明,接种疫苗3年半后,人体对戊肝发病的保护率仍保持95%以上高水平。
被忽视的戊肝,死亡率居肝炎之首
甲、乙、丙、丁、戊型五种病毒肝炎中,戊肝发现最晚,也被人了解甚少。戊型肝炎是由HEV病毒引起,经过消化道传播,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的疾病。急性戊肝多表现为发热、厌食、恶心、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尿色深、退热后病情加重。戊肝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7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每年约2000万人感染戊肝,7万多病例死亡。由于公众对戊肝的认识度较低,近年来,我国戊肝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成人急性肝炎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998年起,国内科研人员经过14年研究,于2012年底推出全球首支获准上市的戊肝疫苗。昨日,通过一个保温箱严密保存的首批戊肝疫苗运抵成都,今后将开始为全川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戊肝病死率是甲肝的10倍以上。”四川省免疫规划所所长方刚介绍说,戊肝是肠道传染病的一种,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与甲肝类似,但更易引发重症肝炎、肝衰竭。戊肝病毒在人体潜伏期平均40天,病死率却是甲肝的10倍以上,居五种肝炎死亡率之首。特别在怀孕期妇女身上,戊肝病死率高达10%至39%。
三步预防,可去社区医院接种
方刚说,预防戊肝病毒分三步走:首先是管理好传染源,加强对感染患者的救治;其次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做好粪便、食物、水源等传播介质的清洁卫生;最后是保护易感人群。
昨日运抵成都的首批戊肝疫苗由我国历经14年自发研制成功,已通过12万名志愿者临床检测,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戊肝病毒传播。
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祝小平表示,近年来,我国卫生部已逐渐加强对戊肝的防控工作。目前,世界尚没有针对戊肝感染的特异性治疗,于是,接种戊肝疫苗就成为防控戊肝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
推荐七类人群接种
乙肝携带者、老年人、育龄期妇女、食品从业人员、学生和部队官兵、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以上不少特定行业从业者一旦感染戊肝,都需调整至不接触食品等其他岗位。
这些人不宜接种
出于谨慎安全考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首先批准了16岁以上人群可接种该疫苗,相应的儿童剂型在完成相关临床试验后方可面向儿童上市使用。不建议处于慢性疾病发作期老年人、怀孕妇女接种。
接种途径
首批戊肝疫苗已运抵成都,市民可自愿前往当地疾控门诊,或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