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 与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病毒高度同源的 SARS 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 SARS 病毒的源头。
SARS 冠状病毒是造成 2002-2003 年 SARS 暴发的病原,造成全球 8094 人感染和 774 人死亡的重大疫情。
已 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 SARS 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虽然在世界各地包括非洲、欧洲和中国的蝙蝠体内均发现与 SARS 病毒相似的 SARS 样冠状病毒,但这些病毒均不能利用人和果子狸的 ACE2(即人 SARS 病毒受体)作为受体,不是 SARS 病毒的近亲。该团队分离的 SARS 样冠状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华菊头蝠ACE2作为其功能受体,并且能感染人、猪、猴以及蝙蝠的多种细胞。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华菊头蝠是 SARS 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这些最新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2013 年 10 月 31 日在线发表)。这也是该团队继 2005 年在《Science》上发表“蝙蝠是 SARS 样冠状病毒自然宿主”之后在此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石 正丽说:“人类SARS-CoV是21世纪第一个新兴流行性传染病威胁的病原体。然而自 2003 年以来,对于直接进化为人类 SARS-CoV 的病毒起源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尽管我们的研究团队在 2005 年报告了蝙蝠是 SARS 样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这一缺失的环节,最终我们找到了它。”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蝙蝠携带多种病毒,但这些蝙蝠病毒传播到人的机会并不多。蝙蝠在自然生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传播花粉,是害虫的天敌,从不主动攻击人类。保护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
该项目得到国家973和基金委重大项目等资助。
- 2010.08.15
- 2009.05.04
- 2009.04.29
- 2009.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