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罗敏华昨日表示,目前,在技术上通过检测新生儿一滴唾液和尿液中HCMV(巨细胞病毒感染)基因组,就可以判断新生儿是否感染了巨细胞病毒,操作简便。但由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医疗机构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有限,这类检测还未普遍开展。她呼吁,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在孕期以及出生后都加强筛查与监测。
罗敏华一直致力于HCMV致胎儿神经发育畸形的研究。她介绍,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肝炎和肺炎、新生儿先天畸形等。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约2%,每年有40万名新生儿感染。其中约4万名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残障,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
我市孕检项目含有巨细胞病毒感染,但没有出生后的筛查。罗敏华提醒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不做筛查,导致有出生缺陷的孩子出生;二是检查到阳性,未进行进一步监测和确诊,便终止妊娠。后者属于过度诊疗。实际上,检测出阳性后仅35%会真正感染巨细胞病毒,造成胎儿宫内感染。
相关新闻
- 2011.03.23
- 2011.05.05
- 2006.12.01
- 2008.12.08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