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程序、完善程序,不再现抓现治,不再“临时发挥”,这种做法合乎法治思维
暴力伤医,是个“毒瘤”。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仅有不到三成的医务人员没有遭遇过语言、身体上的暴力;去年,较为严重的伤医事件就有155起。管理部门也曾表态:暴力伤医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社会各界对这种行为也纷纷谴责:有理说理,有事说事,打人不对,伤人更不行!今日我们不制止血溅白衣,明天谁守卫我们的健康?
恐怕没有几个人跟暴力伤医者站在一头。然而,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有效制止。
带着这个问题,观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做法,就有了解剖麻雀的意义。这个医院面临伤医时的做法耐人寻味。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防暴力组织,当伤医发生时,不是受伤者自己和几个热心同事扛着,而是马上有一个组织牵头部署;二是不是临时想招,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而是建立了一套流程。先隔离,再叫保安报警,三调监控录像,四找目击者……和警察对接,坚决不和伤医者私了。这套程序,难能可贵。
说它好,到底好在哪儿?
程序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一旦有暴力行为,赶紧把受害者隔到安全地带,防止二次伤害。防狼器和警铃系统、最迅速报警机制,这都是很实在的保护;促进了对施暴者的惩处。程序注重取证,有专门的组织帮着在法律框架内跟伤人者博弈、和公安部门沟通,坚决不私了的态度,有利于依法惩凶。更重要的是,程序避免了处置的随意性。有了军规操典,大家遇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慌乱,照章办事就是了。某种意义上,这让遭遇医闹变成了类似遭遇交通事故一样,该咋处理,流程清晰,行为可以预期。同样,深圳公安部门也有专门的涉医事件处置流程,这也值得称道。
值得一说的还有,处理暴力伤医的诱因——医疗纠纷,深圳也启动了相应的保险程序,直接针对因为医疗引起的经济方面纠纷。用保险来分担医生风险,缓和患者经济方面的诉求,这有助于双方进入良性博弈状态,是个好的“灭火”程序。
再进一步想,建立程序、完善程序,不再现抓现治,不再“临时发挥”,这种做法合乎法治思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