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不少女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的男朋友: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什么都不懂,就知道让我喝点水!
感冒了让我多喝点水、头疼也让我多喝点水,唯一有点儿区别的就是姨妈痛,他居然还知道让我喝点热水?!
神他喵的喝点热水啊?
这种只会“劝君更尽一杯水”的行为引起了女朋友群体的集体讨伐,甚至上升到了“你们就是不够爱自己的女朋友,所以连去找药店买药送给女朋友都不愿意!”的水平。
母胎solo了20余年的王者孤狼无法判断这到底是不是爱情的逝去,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多喝点儿水,绝对是切实关心你而且有利健康的建议!
1天2升,不看医生
要明白身体缺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就要先从神经体液调节开始说起:我们的下丘脑会分泌一种叫抗利尿激素(ADH)的激素,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血管收缩素。这种物质会参与渴觉的产生,会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同时也作用于我们的肾脏并告诉它们:现在身体缺水,你们多回收点儿水来,尽量别尿出去,怪浪费的!
研究表明,每天喝水少于1.2升的人,相较于喝水在2-4升的人,ADH水平显著增加。而且有1/4处于ADH高水平的正常人群患代谢综合征合并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血管源性痴呆、认知障碍、微量蛋白尿、慢性肾脏病、炎症性肠病和肿瘤的风险增高。
而原因就在于高ADH激活了一系列的下游通路,比如:高ADH导致的高糖皮质激素水平,糖皮质激素上调了NFAT5、SGK1,SGK1又参与了钠-钾-ATP酶活性改变、钠-葡萄糖转运体的调控、转录因子的调控……在一系列生理调节的综合影响下,就导致了上述疾病的风险增高。
人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感觉变笨?多喝点儿水
近日,美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当脱水超过人体重的2%时会对认知能力产生一定的损害,虽然程度比较有限,但是这种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同时,脱水也会影响到任务执行力、注意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当脱水超过人体重8%时,认知能力会有严重下降。
你可能会说,我怎么可能会渴到丢失体重2%的水还不喝水啊:以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来讲,2%就已经快三斤了,相当于3瓶500 ml的矿泉水。但研究人员确实提出,丢到2%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渴的。
那可怎么办?
有事儿没事儿的喝口水呗,身体感受不到,目之所及放瓶水,看见了就该喝了。
喝口水吧……
脱水还可能卒中康复欠佳!
来自台湾的研究者们对87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急性脑梗的患者(其中有61名患者处于脱水状态)的MRI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与未脱水的患者相比,处于脱水状态患者的大脑后动脉的侧支循环和高信号血管也有显著降低。脱水仍然是不利于大脑后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他们认为,急性卒中的处理应该强调早期水化治疗,循环充盈状态有益于侧支循环形成、利于血液再灌注,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该喝多少?怎么喝?
2016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么说:“建议成人每日饮白开水1500~1700 ml;除奶类和其他饮食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日饮白开水600~800 ml;学龄儿童每日饮白开水800~1400 ml。”
但我们回头看看前文提到的数据,少于1.2L血中的ADH就会升高了;再考虑到炎热夏日的流汗和各种隐性失水,起码得日饮3L吧?
如果不喜欢喝水怎么办?含糖的饮料还是少碰,流汗多可以喝些淡盐水。别忘了,我们还有中国茶和咖啡呀!
喝茶能延缓HDL-C下降,8万人队列研究证实了!
咖啡致癌?真相来了!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