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资料表明,腰背痛占骨科门诊量的30%以上,国外将腰背痛称为“下腰痛”或“下背痛”。腰背痛是发生在腰骶部的急慢性疼痛,多由局部的肌肉、韧带、关节、间盘、骨骼、神经等受到损伤而引起,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痛。
病因纷杂——心理和姿势因素应受到重视
临床上常将腰背痛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非特异性腰背痛,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此型涵盖了人们所熟悉的腰肌劳损、肌纤维组织炎、肌筋膜炎、韧带炎等急慢性腰部病变的各种诊断。二是特异性腰背痛,由某些特异性疾病如肿瘤、感染、骨折等引起。三是神经根性腰背痛,以往也称坐骨神经痛,多由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导致。由于腰背痛的绵延和反复,常导致患者心理和情绪上的紊乱,使症状变得更为明显,甚至步入恶性循环。
有研究表明,症状迁延或复发与腰部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有关,而大多数人对此则缺乏认识,最常见的例子是长期弯腰伏案工作或长时间哈腰,直腰时困难并出现腰骶部疼痛。
疼痛缺乏特异性——诊断治疗需谨慎
尽管病因纷杂,但腰背痛在疼痛方面却缺乏各自的特异性,这使病因诊断变得困难,甚至在医学影像技术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今天,仍然难以肯定影像检查的阳性发现就是疼痛的真正原因。
不论在临床上还是在生活中,当你面对或出现腰背痛时,首先需要排除特异性腰背痛的可能,出现下列信号需要格外警惕:(1)初次发生腰背痛的发病年龄小于25岁或大于55岁;(2)有明显的创伤史,或骨质疏松患者有轻微的创伤史;(3)疼痛夜重日轻,或伴有消瘦及体重减轻;(4)伴有鞍区(骶尾部)麻木或二便异常;(5)伴有进行性肌无力;(6)查体发现多项神经学阳性体征;(7)疼痛进行性发展或持续4~6周以上。有上述表现时多有可能患有某种特异性疾病,故不可麻痹大意。
治疗要及时,预防更重要
虽然腰背痛的发病率很高,但能及时就诊者却很少,多数人采取口服药物、痛处贴膏药、局部热敷或休息来缓解症状。如系非特异性腰背痛,这样做未尝不可,若属特异性或神经根性腰背痛而采用上述的简易疗法既难获疗效又易延误病情。因此提倡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及时治疗是必须的,而加强预防更重要,因为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户外活动减少,腰背肌对脊柱的保护性机能降低,所以活动时易引发各种类型的损伤。要想减少复发,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仰卧时以肩和足做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数秒,用此锻炼背肌;再以臀部做支撑,将头和足向上翘起,用此来锻炼腹肌,两种动作每日交替练习,每次做数十次,坚持数月后便会受益。 (2006-12-20)
来源:卫生与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