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吉林18家大医院用假人血白蛋白急救
www.yongyao.net  2007-6-12 14:02:10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前不久,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省内7医疗机构使用的36个批次的人血白蛋白进行监督抽检时,发现其中有7个批次的产品出现了可疑情况。按照国家标准,合格的人血白蛋白产品中的白蛋白纯度应该不低于96%,这7个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全部为零。目前,已查明涉及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医院有18家,其中,靖宇县人民医院、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白山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都是当地规模比较大、深受患者信赖的医院。

 

专家指出,危重病症的患者如果使用了假人血白蛋白将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假冒人血白蛋白蒙混过关 最终用在重症患者身上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用于临床急救的特殊药品。前不久,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省内7个医疗机构使用的36个批次的人血白蛋白进行监督抽检时,利用快速检测手段发现其中有7个批次的产品出现了可疑情况。按照国家标准,合格的人血白蛋白产品中的白蛋白纯度应该不低于96%,这7个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全部为零。

 

人血白蛋白被俗称为生命制品救命药,它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血容量、解毒以及营养供给。在临床上常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专家指出,危重病症的患者如果使用了假人血白蛋白将会贻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深受信赖的大医院涉案

 

在这次人血白蛋白的专项抽查中,共查出涉及经营和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单位59家,其中包括18家医疗机构和39家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2保健品经营企业,共发现购进假人血白蛋白22个批次,总共2042瓶,已经使用1554瓶,查封扣押431瓶。其中一些销售假人血白蛋白的药品零售和批发企业是手续齐全、规模较大的药品经营企业。在吉林省三精大药房药监部门稽查人员就发现该药房在销售假人血白蛋白。

 

目前,已查明涉及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医院有18家,其中,靖宇县人民医院、舒兰市人民医院、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乾安县医院、安图县人民医院、白山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都是当地规模比较大、深受患者信赖的医院。

 

假药包装存在明显疑点

 

陈洪国,2003年开始担任靖宇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负责医院的药品采购工作。据其介绍,靖宇县人民医院自2006年开始一共购进了至少200瓶标志为贝林牌的人血白蛋白,其中已经使用了175瓶,剩余的25瓶在抽检时被认定为假药。

 

记者注意到,这种假人血白蛋白还仿冒正规产品在外包装上也标明了一种鉴别真伪的方法。在室温5℃到10℃之间时,防伪标志上会出现杰特贝林的中英文字样,而如果室温低于5℃或者高于10℃则不会出现任何字样。虽然记者所在的房间温度已经超过了10℃,但是防伪标志上杰特贝林的字样却依然清晰可见。虽然产品包装存在明显的疑点,不过假药还是蒙混过关进入了靖宇县人民医院。

 

假药成本不到十元卖三百

 

陈洪国告诉记者,被发现的假人血白蛋白是从长春市一家药品批发企业亚泰万联公司购买的。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药监部门终于查实,陆晓光在为亚泰万联公司做销售员的同时,私自购进假人血白蛋白销往靖宇县人民医院。案发后,陆晓光已经被刑事拘留。

 

药监和公安部门在追查假人血白蛋白的销售链条中发现,一些医药经营企业的销售员利用工作之便,私自从非法渠道购进来源不明的假人血白蛋白,然后,使用伪造的产品检测合格报告等文件推销到医院。

 

而一些医院没有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严格把关,使假人血白蛋白能够蒙混过关,销进了医院,最终使用在了一些身患重症的病人身上。

 

假人血白蛋白在流通环节中被多次倒手,销售到患者手里每瓶超过300元,而实际上它的成本低得惊人。据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二科副科长杜利峰介绍,假人血白蛋白销售价格每瓶10元到15元之间,但假药的出厂价格有可能比这还要低。

 

假药暴露医院监管漏洞

 

假冒的人血白蛋白,成本不过十多元,而市场售价却能高达300多元,在暴利的刺激下,假人血白蛋白经过层层倒手流入市场,再加上医院药品采购环节存在的种种漏洞,使这些假药很容易地就进了医院,最终用在了患者身上。

 

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有很多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把好关,站好岗,老百姓才能够真正用上放心药。我国有相关规定,人血白蛋白销售到医院时,必须提供《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的复印件。可在吉林18家涉及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医院,要么不能提供复印件,要么提供的复印件有明显的造假痕迹。可以说,这并不需要监管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就可识别,可假药却轻易流入患者信赖的大医院。这只能说明,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出了问题。人命关天,还应当认真把关,因为谁也不希望有一天假药用到自己身上。

 

                                                         来源:北京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