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跨国医药企业争夺市场的竞争中,国内医药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内医药企业如何应对?“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医药企业共同努力,而医改出台鼓励国内企业新药研发的政策将是个契机”。
“其实,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也是没有办法,虽然我们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光明似乎就在眼前,但高额的临床试验成本和漫长的等待期使我们无法再承受了。现在正好有外资医药企业开出了比较高的技术转让费用,想收购我们,我们正在考虑接受,因为光靠我们自己,研发工作很难维持下去。” 日前,一位从事了多年肝病治疗药物研发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公司药物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接下来需要更多资金,也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技术问题,企业难以为继,而外资在这个关键时刻到来,企业面对即将到手的研发成果也只能忍痛割爱。
专家表示,近年来,由于国外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跨国医药企业已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在新药研发领域,跨国医药企业或以低价把部分研发段外包给国内医药企业,或是直接购买国内药企取得的初步研发成果。
外资研发中心大举进入
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丰富而廉价的科研人员、低成本的临床试验,外资医药企业不仅纷纷在中国设厂,而且将研发中心建到了中国。
7月初,全球制药企业排名第二的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在上海设立其全球第32个研发中心,该中心将为全球范围研发用于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药物,这也是其在全球重点拓展的一个业务领域。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7月底表示,罗氏计划年内在中国内地设立全球药品研发中心,使其形成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环节的整体布局。近日,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宣布已与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正式在新药研发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据悉,礼来与和黄医药的全部合作金额高达1亿美元,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据了解,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在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
“最初外资医药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只是生产和销售,现在逐渐转变为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据业内人士介绍,继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在中国建立医药研发中心之后,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投资,他们一致看好中国的医药研发环境及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