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还会再降吗?”
“CRO(药品研发外包)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药品创新是否需要政策鼓励?”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峰会上,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的相关人士纷纷就医药产业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揭示出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三大动向。
药品价格体系将改变
政府是否还要继续降低药品价格、药品定价机制是否应有变化,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相关人员在大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酝酿改革现行的药品价格体系。这一变化大致将包括以下七点。
一是由价格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作为医疗保险报销的价格。而对国家定点生产廉价药的企业允许不经过招标程序,直销进入医院。
二是为降低药品差价率、压缩流通环节的费用,政府鼓励企业直销药品,即药品直接从企业配送到医院或药店。
三是多家生产仿制药的企业,执行同一品种、同一价格。
四是为压缩医疗机构药品的加成率,对于在同一医院销售的同一种原研药和仿制药,执行一个价格标准。
五是对执行药品零差价的医院,试行医生处方费制度,即对医生处方进行补偿。
六是以后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只制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垄断性企业的药品价格。其余的药品定价全留给地方价格管理部门制定。
七是推行药品外包装上标注药品价格。
出现新准入门槛
"今年年底,对于不少小药企来说是大限。"河北省柏奇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稳健告诉记者,以前的大限是GMP,而今年年内将出台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可能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GMP"。这意味着,政府部门通过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企业的步伐在加快。
不过,新准入门槛的出现并不能解决我国医药产业现有的问题。紫竹药业董事长尹栩颖告诉记者,这三大问题还将继续困扰医药企业。
原料药价格上涨是医药企业永远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尹栩颖说,国家环保总局重点监控的6066家工业污染重点企业中,医药企业占了117家,而且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为主。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原料药市场供应趋紧。而且,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今年仍呈上涨趋势,下游产品及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