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实际上,全民医保的大网已经开始编织。
身为吉林省劳动保障厅社会医保处处长,宫晶瑛和她的同仁们正在全力推动该省城镇医保的不断扩面。“现在看,完成今年的既定任务没有任何问题。”宫晶瑛对记者说。
7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城镇居民医保会议,宣布启动79个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并公布了试点方案。当吉林省有关负责人“领回”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三个国家试点名额时,新医改方案尚未明确,很多专家看重国家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启动的意义。(即通过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以医保机构代表患者,与医疗机构谈判,增强购买医疗服务的能力,倒逼医疗机构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用医保撬动“三改联动”。)
那么,向2亿非就业城镇居民打开的这扇医保大门,该如何构建,这是地方政策制定和操作者们需要面对的。
吉林省需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如何实现吉林模式与国家《试点意见》之间的政策衔接?如何调动中青年群体参保积极性,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如何协调好城镇居民、城镇职工、新型农村合作基本医疗保险三大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系列制度落地时的复杂现实情况需要进一步解决。
不断扩面的吉林模式
“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的指标,接下来就是要尽早完成明年全覆盖的任务了。”长春市医保管理中心主任杨成军说。
目前,吉林三个国家医保试点地区参合率达到60%以上,即该地区60%以上的城镇居民都参加了医疗保险。
据吉林省劳动保障厅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23日,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31.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82.9%。
正是这些数字,让吉林省对今年的扩面工作很有底气。
2007年年初,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计划。与此同时,该省以“低水平、广覆盖、包基本、促和谐”为基本原则,还在缴费标准、支付限额、财政补贴等方面构建了自己的一套医保模式。
参保门槛设定方面,吉林省给出了三个标准线(每人每年200元、150元、120元)。在校城镇中小学生每人每年缴费标准不超过50元。按不同缴费标准相对应的享受不同标准的最高支付(保险)限额:4.5万、4万、3.5万。
为了鼓励城镇居民中一大批缺少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群参保,吉林省政府构建了财政补贴机制,对低保和贫困残疾人、老人、在校中小学生和灵活就业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
吉林省劳动保障厅有关官员指出,制度设计不能让群众觉得可望而不可及,此举正是要“明确政府在医保改革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