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文件和一次会议
事实上,贵州药企联合做大的想法由来已久。上世纪的1990年,贵州医药工业总产值仅为1.38亿元,民族药生产企业和产值竟为零。从那时起,政府就已开始通过普查药业资源、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等加以推动。
不过,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官方文件直到2002年9月才正式颁布,并据此实施多渠道投入体系、知识产权及人才培养战略。然而,除少数几家药企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已基本完成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的原始积累外,半数以上的企业因规模小而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政府有意让一些大企业进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超级航空母舰参与市场角逐。”去年9月初,记者在第二届药博会上采访时听到如此议论。
消息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4月24日上午,贵州省经贸委召开了一个关于药企发展的非常会议。由该省中药现代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各大相关部门、医药行业协会及省内8家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此次会议,就组建医药企业集团的可行性、操作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今年6月,以促成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目的,贵州出台了《“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明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制药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医药工业园区建设。而早在2003年,农工党贵州省委主委、贵州大学副校长谢庆生就提出了类似建议。在他看来,并购是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要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发展贵州制药业。
据悉,目前知名药品产地内蒙、新疆、西藏等区都已组建或正在组建医药企业集团。从近两届贵阳药博会的招商情况看,官方正在推动民族制药企业的结盟合作,贵州组建医药企业集团已处谋划阶段。
逐渐变得宽容
但事实上,推动还面临诸多阻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企,政府主导比较容易联合,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想法不一,并有“谁掌权、谁控股”等种种担心,实施联合难度较大。
来自企业界较普遍的反映是,目前贵州药企面临的困难不少,如果能平安渡过困难期,联合就没有多大意义。而如果困难多,生存有压力时希望合作或依靠,就会对联合有兴趣。
正当他们徘徊不已时,觊觎贵州药业市场已久的省外知名药企已经趁虚而入,准备借资本、技术和营销优势将黔药资源及品牌悉数揽入旗下。就在药博会开幕当天,来自江苏的某知名药企并未在会上推销产品,而是奔赴贵州多个地区考察合作对象。对这家新近上市并紧张寻找并购对象的民营药企来说,“猎物”的缺乏是最迫切的难题。
相对而言,除资金不大、容易改造、地理位置、政府资源等趋同优势外,贵州大多药企还拥有民族药独具的资源、品种、劳动力低廉和价格优势,这正是各路产业资本私下物色和追逐的对象。不过从现实成果看,在贵州并没有足够多的中小药企加入寻求资本合作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