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药物的评价主要是根据临床疗效。中西药结合使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取得既高于单独使用中药、又高于单独使用西药的疗效。由于中西药各有所长,促使临床医生在拟定治疗方案时,更多地采用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疗效。据北京市中医院的统计,该院应用汤剂为主并联用西药者,占服用汤剂总数的13.63%;用中药为主并联用西药者占服用中药总数的24.70%;用西药为主并联用中成药者,占服用西药总数的57.34%。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西药合理配合使用,能够提高疗效,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例如临床常见的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东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中西药作用于人体,皆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环节发挥效应,治愈疾病,因而构建中西药结合学术体系是可行的。但是,要将通过两种不同发展途径、发展模式、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学术体系有机结合,其过程非常艰巨。目前的难点有二:一是传统中药学理论的现代化,由于传统中药学理论并不是在现代科学背景下产生的,要阐明其科学内涵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中药学体系的复杂性,中药的主要资源是天然产品,结构复杂,再加之配伍成复方,其成分更为复杂,要找到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逐步解决这个关键课题。
构建中西药结合体系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摸索中西药结合应用的经验,证实其疗效,总结中西药结合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具体表现为三点:
一是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中医注重辨证,着眼于整体,把人本身的阴阳失调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用药时侧重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以调动机体内在抗病修复能力,但对病的局部往往重视不够;西医注重疾病诊断,注重病因、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改变,治疗时往往注重局部病变而忽视整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明确疾病的基本矛盾,又了解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这是中西药合理使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