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让百万家庭少了后顾之忧!
"一老一小":
在调整中升华全民医保的关键一步是困难群体医保,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医疗保障,就是先看困难群体有没有医疗保障。一位社会学专家这样说。
从"一老一小"推出那天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10天就开一个专门会议,听取方方面面意见,以便调整政策,把更多困难群体纳入进来。
最初设定的人群是70岁以上,最后是60岁以上;
孩子的医保,开始只有几种大病,而后推出的补充范围一下子扩大到46种先天性疾病、90个诊疗项目内容,161种药品也新增进来;
九类特殊人群也纳入了,连在国外就读的学生、考入外地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公共财政全额支付的人群在扩大:惠及市级福利机构的老人、孩子,低保老人,街道老积极分子,低保人员的子女等;直接医保报销除3家自选定点医院外,在全市定点的43家中医院、92家专科医院和16家A类医院就医都行。
不到4个月,146万老人和孩子获得医疗保障。至此,北京城镇户籍95%的人群都纳入了医保范围。
"这一场改革,没有遇到困难和阻力,几乎就是一气呵成,"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说:"要说困难,就是我们负责审核报销的同志工作量加大了,如果报销慢了点还需要群众谅解。"
好消息继续传来:明年,本市城镇无业人员和重残人将获得医疗保险。那时,北京的全民医保格局将更加完善。
撑起医保全覆盖的大伞
本市推广“一老一小”医保新政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对于以前没有大病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项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直接减轻了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而对于本市社会保障体系来说,这一举措更是“锦上添花”,意味着我们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又迈进了重要一步。
社会保障,民安所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来说,有着“安全网”、“平衡器”、“稳定器”、“助推器”等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医疗保险与千家万户生活息息相关。而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游离于这一“保护伞”之外,其中就包括学生、儿童和无单位老年人等。实际上,他们往往面临着比其他人更多的就医负担,却最终只能依靠个人或家庭的能力去解决,这种状况显然有失公平。
从这个意义上看,“一老一小”的出现,从制度保障的高度有力地维护了这些人群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权益,从而促进了民生以更长效化的方式得以改善,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老百姓。就医是民生之急。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广大群众的生活。一场大病,就可能让一个家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而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着眼于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可以说,医保全覆盖,也就是“全民医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属于这一目标中最起码的方面。而另外一项也是最起码却尤为重要的内容,则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都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本市既注重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又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困难群体倾斜的思路日益成熟。我们相信,以实行“一老一小”政策为契机,撑起医保全覆盖的大伞,让每个人都能病有所医,广大市民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幸福安康!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