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提升、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担当中国原料药出口主力军的传统大宗原料药从持续了多年的低谷中一跃而起,牵动了医药原料药整体的价格、产销量、出口量同步上升。青霉素工业盐、水溶性维生素、硫氰酸红霉素、泰乐菌素等大宗原料药产品再次迎来“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
原料药出口再创峰值
今年前8个月,化学原料药依然是药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一类,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2%和84%。其中,进口总额约为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77%,基本保持在15%~20%的正常范围内。
相比之下,出口增长表现得尤其突出。2007年1~8月,化学原料药的出口总额为58.0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10%,创下近3年来出口增长率的新高。据统计数据分析,从1999~2006年,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基本在20%上下浮动,而今年,在传统大宗原料药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前8个月的出口额增长率已经提高到了35%,预计今年全年的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增长率将超过30%。
化学原料药出口产品中,抗生素、有机酸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一直是出口的主力军。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在出口额比重上落后于有机酸的维生素类,却在今年1~8月取得13.44%的成绩,以微弱优势超过了占比为13.43%的有机酸类。
但我们也要看到,出口产品在人用药上的比重仍是比较低,如:抗生素中的55%用于兽药和植物用药,而人用的只占45%;维生素类、有机酸类更有70%是用于食品添加剂、饲料补充剂等。估计这种面向低端的出口产品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挖掘出口新兴市场
出口区域方面,亚洲、欧盟和北美是稳定的三大原料药进出口地区,其中,亚洲依然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1~8月,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额为27亿美元,占比为41.89%;进口额为9.5亿美元,占比40.62%。
出口区域中,值得一提的两个国家是俄罗斯和非洲的尼日利亚。俄罗斯近年来与我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表现在药品贸易上,两个国家目前在医疗保障体制水平、用药水平比较相近,其药品市场进入门槛比北美、欧盟要低,再加上俄罗斯还覆盖了许多独联体国家,这些于我国药品出口都极为有利。此外,尼日利亚也是富有潜力的出口市场,其地处制药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非洲,是非洲的药品贸易集中地,而且我国向来重视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并成立了专门服务对非洲贸易的中小企业的中非贸易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