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寻访最后的麻风村:大多病人在此寿终正寝
www.yongyao.net  2007-12-17 10:45:03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说起愿望,熊天义想了很久,敲敲双腿说:“你看我这双手双腿都残废了,厕所离这房子还有几十米远,要是能在房间里装一个简单的抽水马桶就好了。”

许氏五兄弟

与熊天义住屋相隔不到5米,就是许正辉老人的住处,与熊天义一个人住不同,他的同屋是他三弟。
64岁的许正辉告诉记者,隔壁住的是他二弟和四弟:“如果你们去年来,我家老五也在这里,不过他今年5月3日患心脏病去世了。”记者心中一揪,天,五兄弟都是麻风病人!

许正辉兄弟的麻风病来自父亲的传染。许正辉的父亲是一个做布生意的小商人,在外办货时被传染上了麻风病,回到家中后,5个儿子也相继被传染上。因为得不到有效治疗,父亲很快去世。

“奇怪的是,我们母亲并没有被传染,村子里跟我们一起干活、睡通铺的同伴也都很健康。”许正辉说,“我是1958年开始发病的,到三年自然灾害时,已经手脚麻木,皮肤不断溃烂。这种日子一直熬到1966年3月18号(记者:他也是不加思索地报出了这个日子),村里来了一个解放军的工作组,他们来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我们兄弟5个才因此得救,被送往麻风病院隔离治疗。”

“得知我们5个都要被隔离,母亲哭得眼泪都流干了。”三弟许正煌说,“一开始,我们兄弟还跟医院打报告申请回家看母亲,但回到村上时,邻居们就像避瘟神一样躲着我们。渐渐地,我们也不想回去了。”

“1991年母亲去世时,麻风病院已经彻底解除了隔离,他们4个都下山奔丧。我正好生病动不了,连母亲的葬礼也没赶上。”许正辉说着声音渐渐哽咽,“现在回想起来,最惨的是我母亲,生了我们兄弟5个,却没有一个儿子能为她养老,连最后她的葬礼也是地方政府出钱操办的。”(记者:从头到尾,衣着干净的许正辉神色都十分安详,岁月的老态已掩盖了他的病后特征,但他是坐在轮椅上的,他的右小腿因骨髓炎被截掉。)

重回麻风村

记者在麻风村采访中了解到,当年因为治疗麻风病住进来的人,最后大都在这里寿终正寝。

李贵春对记者说,就算有人治愈后暂时离开麻风村,但回到社会中备受歧视,过不了几年就会申请回来住。施银春名就是其中一个。

53岁的施银春对记者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痊愈后就下了山。但回到社会后,没有单位愿意接纳我,靠好心人可怜才能打短工挣点钱,主要还是靠老父亲的一点退休工资糊口。万般无奈之下,我在1981年跟院方打了入院治疗的申请,重新回到了山上。”

李贵春告诉记者,以前麻风村内的房子多是二层楼房,现在只剩下60个麻风病休养员,二楼的房间就都空了下来,被当作仓库和药房

不过,据李贵春介绍,根据卫生部的部署,到2010年原有的青龙山麻风村格局将有全新变化。“这里跟省道相接,交通便利,所以国家把这里定为江苏省10个新麻风村之一,除了重新翻修和添加设备,这里的病员容量将扩大到100人左右,接收的范围将扩大到南京周边地区。”

附:我国历年"防治麻风病日"主题

1996年: 麻风防治是跨世纪的事业,基本消灭乃本世纪的目标

1997年: 让每个村庄的每个病人都得到关怀与治疗

1998年: 麻风病与全社会

1999年: 社会关怀----麻风康复者的希望

2000年: 消灭麻风病----新世纪使命

2001年: 麻风防治与康复--全社会的责任

2002年: 防治麻风病,社会献爱心

2003年: 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2004年: 防治麻风病, 关爱麻风病人

2005年: 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2006年: 情系麻风病患者,温暖困难群体

来源:南京报业网-周末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