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正在开发中的植物类抗癌药物有近百种之多,如我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中的冬凌草甲素、雷公藤甲素等产品均大有希望能成为植物抗癌新药。美国等发达国家亦在大力研究天然植物抗癌新药,其中包括血根草、美洲黑升麻和小米草等北美特有植物的提取物。
基因药物抢眼球
国际抗癌药物市场另一特点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抗癌药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例如美国最早于1997年开发上市一只抗体类抗非小细胞肺癌新药Rituximab,由于其疗效不错,至2001年该产品美国市场销售额已达4亿多美元。去年已增至8亿~9亿美元。2001年以后,又有Gemtuzamab、Alemtuzumab等几只基因抗体类抗癌新药问世,前者为治疗髓性白血病的药物,后者为治疗淋巴白血病的药物。据介绍,它们的销售额均有4亿~5亿美元左右的进账。尽管生物工程抗癌新药上市品种还不多,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统计,全球抗癌药市场已从2000年的186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289亿美元,有人预期,今年肯定将突破400亿美元。加上包括世界各国至少有上千种的形形色色的抗癌保健食品,如我国的灵芝孢子粉胶囊、虫草胶囊、槐耳胶囊、香菇多糖;日本的舞茸、韩国的桑黄胶囊等等,估计全球抗癌类产品总销售额肯定突破500亿美元。
WHO官员预测,随着基因工程抗癌新药的陆续上市,预期到2010年,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有望突破580亿美元甚至更高。而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来自天然的抗癌药(即植物性抗癌药)仍将继续保持其抗肿瘤药中坚力量的地位。其他化疗药物也会有一定增长。可以预见,国际抗肿瘤药市场必将迎来一轮高速发展期。
链接
我国抗肿瘤药物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工作正在不断取得进展,据了解,目前疗效较好的常用抗肿瘤药物约有50种,WHO公布的常用抗肿瘤药物为49种,我国能够生产其中的40种抗肿瘤药物。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品种与用量的增加,我国抗肿瘤药物的产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抗肿瘤药物原料药生产企业,60多家制剂生产企业。
从总体上看,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生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临床需求,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抗肿瘤药物产业还存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植物类抗肿瘤药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差、劳动保护差和“三废”处理困难、营销推广工作薄弱等问题。
目前,我国对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他莫昔芬以及紫杉醇类制剂的进口额较大。1997年,这5种药品进口额达512.07万美元,占当年抗肿瘤药物总进口额的1/3。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在生产上述5种药物,且产品在生产工艺和质量上与国外产品相差无几,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来源:医药经济报
- 2010.03.24
- 2010.03.31
- 2010.03.29
- 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