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方,医院方面其实有不少话要说。
现在医院的定位十分尴尬
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说,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既体现在大力推进医保体系建设方面,也应体现在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方面,而这更应该成为社会共识。
身为医院的管理者,王辰强调,新医改方案对卫生保健工作的设计应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那种完全由国家包揽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模式值得商榷;目前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系严重扭曲,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王辰认为,新医改方案既要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公益性的特点,也应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不能影响医疗科学水平的提高。“我们不能因为一顶"公益性"的帽子而忽视医疗行业的特点。”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院长刘成源教授在接受《瞭望》周刊采访时也表达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公立医院要坚持实现政府主导这一基本原则。“现在医院的定位很尴尬,事业单位不叫事业单位,企业又不像企业。说是事业单位,可职工的工资不保,要自己养活自己。医院院长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经营而不是承担社会责任上,每位医务工作者是社会的一员,也有他们的基本要求。医院设立经管处,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经营来开展工作。说医院是企业吧,国家未按法人治理结构来设置,切实落实院长负责制,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同时医院还承担着社会责任。”
刘成源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这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医院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它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等基本家底,政府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为出资人,目前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应当加强,亟须成立一个类似国有医院管理局的机构,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
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一批博士团成员,刘成源曾在桂林市挂职任副市长,有过3年多管理经济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这使他对医院的管理有更多的思考。他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最成功的一点是解决了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可以参考国企改革的方法进行,对医院的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贯彻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要强调经营管理,注重资产质量和效益。刘成源强调,医改必须放在目前国家推行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大背景下考虑,市场经济环境对医生和患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应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生产力发展相协调。“国家目前的财力能否将公立医院养起来,值得深思。”
医院院长面临的棘手难题
刘成源认为,要解决“看病贵”问题,医院就要让利于民,其关键要把“院长”的问题解决好。医院管理的好坏、微利还是盈利,与管理者经营尺度的把握密切相关。而在一定条件下,医院是可以设定“微利”目标、让利于患者的。“目前医院管理者大多是医学方面的专家,缺少经营管理背景与经验是普遍的情况,而从专家型管理者转变为经营型管理者并最终走向职业管理者,应是医改方案制订者需要关注的。”
与王辰、刘成源两位院长的境况不同,刚刚调任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院长的王国荣曾长期在基层医院工作,面对着更多的棘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