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的东西经消化吸收,残渣大致在第二天早晨以大便形式拉出,那么有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来“预警”第二天是否可能便秘?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家以什么仪器来测试并预报“便秘”,但是,根据我们人体的消化吸收的规律,进食的品种和数量,以及我们人体的生物钟运作的规律性等条件,来大致“预测”一下次日是否可能便秘,应当是可能的。
进食的量
“量入为出”适用于预测便秘 。古话说:“量入为出”,虽然主要指经济行为,但借用来估测次日是否便秘,却是十分科学合理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吃的食物,包括主食(米饭、面条、馒头、煎饼、包子等),副食(肉、蛋、鱼、禽、蔬菜、奶类、豆类等),零食(包括水果、果冻、各种糖果、蜜饯、糕点、休闲小吃、风味小吃等),饮料,统统总合在一起,那次日的大便量将与平日不相上下,如果我们吃的东西与平日比,要大大超出,那么次日的大便量也许超过平日;如果我们进食量不足于平日,甚至大大减少,这就提示,第二次将有便秘的可能。
进食的质
只吃肉蛋不吃瓜果可能便秘。如果,这一天我们吃的食物过于“精致”,例如吃的是精肉、奶、蛋类,加上精白大米饭、精白面馒头等,而缺乏绿叶蔬菜、土豆、薯类、芋类等食物时,由于上述“精品食物”不产生什么“残渣”,易于消化和吸收,形成的粪便极少,就有可能在次日出现便秘。此时,由于直肠内空虚,任我们怎样“使劲”,甚至使内痔脱垂,也拉不出大便。
进食的因
紧张劳累造成“便意”全无。外界环境因素变动,也会导致我们体内生物钟发生变化;致使肌体生理活动规律受到干扰时,有可能发生便秘。如在外旅游,旅途上紧张劳累,出汗过多,饮水不足,缺乏良好的解大便的环境(如列车上厕所不洁,或拥挤时需排队等候,长途客车旅行找合适的便厕困难时等)这些情况均可使“便意”(排便的感觉,是直肠及肛门区的一种坠胀感)受到明显抑制,结果是根本没有想解大便的感觉。
根据本人所述量、质与因,提示我们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如食量不足,可酌情增加食物的摄入;如食物过精,可酌情增加富含纤维素的多渣食物,如多吃些韭菜、芹菜、红薯、芋头、藕、土豆、蒜苔、南瓜。当油脂摄入不足时,可分吃些油脂(植物油为主,适量摄入动物油脂)。其它杂果如核桃、芝麻、松子仁等也有通便作用。
至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就要依靠我们自身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注意多饮水、放松、按时解大便,可解决便秘问题。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