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环境不同,各民族罹患癌症的情形也有差异。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性。那么,黄种人和黑种人、白种人所罹患的癌症有什么差异呢?首先,来谈谈罹癌率。
所谓罹癌率,是指每10万人口中罹患癌症者所占的比率。印度的阵买实施癌症登记制度,因上,对罹癌率的统计结果有相当详细资料。在1972年间,日本的宫城、神奈川、大阪、鸟取、冈山等各县的防癌中心,联合统计日本全国的罹患率,结果同年的孟买统计的罹癌率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亚利安人种(Aryan)的印度人和黄色人种的东方人的罹癌率不相上下。
皮肤颜色不同的黑人和白人的罹癌率又如何呢?由于医疗制度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先进国家的文化差异等等问题,所以要调查和统计各国的发癌率绝非易事,可是美国人在这一方面却有完备的资料。美国黑人与白人接受同等的医疗水准,因此,最适合作白人与黑人患癌率比较的对象。从美国的统计资料来看,白人与黑人的发癌率并无太大的差异。
肤色不同的人种的罹癌率是否有差异呢?纵使罹癌率相同,罹癌部位是否有其特异呢?这些相信都是大家希望了解的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男性白种人容易患口唇癌、膀胱癌、白血病、胆管癌、脑肿瘤、淋巴肉癌、何杰金氏病等等淋巴腺疾病和直肠癌、肾脏癌、泌尿系的癌等等癌症。
以女性为例,白人女性罹患率高的癌症,是胆囊癌、甲装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至于黑人男性罹患率高的癌症,有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几乎都是消化器官的癌症。
黑人女性则是除了子宫颈癌、阴道癌等性器的癌症以外,患胃癌、肝癌、胰腺癌最多。
此外,黑人男性罹患阴茎癌的比率比白人男性多两倍,前列腺癌则多1.5倍。
另一项统计结果则显示,长时间生活在美国的黄种人,经一代、两代、致癌的模式和美国白种人极为相似。
这在癌症免疫学中,成为有趣又有意义的研究,同时务受重视。换句话说,环境问题也应并入种族差异中加以考虑才行。而在环境气候问题里,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都可能是改变致癌模式的重要因素。
例如:环西太平洋系地带的人们,一般罹患癌症较多。还有,黑人男性、女性的癌症患者中,较常见的也是消化器官的癌症。
反之,在环北太平洋地带,如白色人种为主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美等,居民多是缺乏黑色素的所谓“雀斑民族”(黑色素只集中在脸部和皮肤的一部份,其他部位的皮肤几乎没有色素,显得很苍白)。此地带的人,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的癌症,或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部位也容易患癌。另外,绝少数的人会患有消化系统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