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疫苗按照付费情况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由国家支付疫苗费用,全部儿童都要注射,所以又被称作“计划免疫类疫苗”,目前包括5类疫苗,覆盖7种疾病,就是大家常说的“五苗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5种疫苗,用于防治结核病、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乙肝等7种疾病。这类疫苗的特点是使用历史悠久、疫苗效果好,我国都能生产,价格便宜。这7类疾病传染力强、危害严重,但是通过预防接种能够提高儿童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0岁—7岁的儿童均可在出生地免费办理预防接种证,按免疫程序接种。流动人口的孩子经过注册后就能免费接种。
二类疫苗是由家长支付疫苗费用的,又称“计划免疫外疫苗”,包括风疹、麻腮风三联、水痘、肺炎球菌、流感、甲肝疫苗等,约有30—40种。
政府没有强制全部孩子都去接种,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有些疾病在某些地区不存在,例如西藏、新疆等地没有出现过乙脑的患者,所以当地儿童不需要注射乙脑疫苗;第二,有些疾病的危害性较低,比如风疹、水痘等;第三,有些疫苗价格较贵、产量有限,比如肺炎疫苗,还不能保证给全部孩子实行免费注射;第四,有些疫苗效果不十分肯定,不提倡普遍接种,比如伤寒、痢疾等疫苗。所以,目前这些疫苗还属于家长自由选择,自费注射的部分。到底您的孩子需要接种哪些二类疫苗,需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医生商量。另外,所有的疫苗接种后都有发生异常反应的可能。所以,专家忠告,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需要给孩子接种的。
一、乙脑疫苗
(一)乙脑灭活疫苗
1.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2.剂量:0.5ml
3.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4.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5.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二)乙脑减毒活疫苗
1.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2.剂量:0.5ml
3.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4.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5.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