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灾难对人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1.生理方面:
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认知方面:
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绪方面:
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4.行为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哪些人需要心理危机干预?
●受害者:给予充分的时间,允许悲伤和倾诉
在这次的灾难中,每个人的心理创伤程度有所不同。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自助与帮助家人:给自己时间治愈创伤,允许自己为遭受的损失而悲伤,耐心等待情绪的变化;向关心自己、同情自己的人寻求支持……但记住该支持系统可能很无力;沟通经验,与家人、密友谈,记日记;找当地的支持团体,寻求过来人的帮助。
二是找专家、小组讨论:从事健康的活动以提高应对能力;保持平衡的饮食、足够的休息,别酗酒、服药;建立或重建日常规律,定时吃饭、运动,培养嗜好;避免生活中的重要决策,比如变换工作,因为这种事是很有压力感的。
对于暂时没有获救的人来说,产生心理焦虑和恐慌是很自然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静,相信救援力量很快就会到来。心理专家表示,当你抱有希望的时候,你获得生存的几率就很大,一旦放弃希望,在没有食物,没有水,甚至空气越来越稀薄的情况下,你的生命就很容易消失。
灾难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们,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如何才能在未来的成长中避免一些负面影响呢?专家告诉我们,在失去父母这种创伤之下,儿童出现什么样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周围的人不要对这些孩子的表现有什么大惊小怪,要密切地关注,鼓励他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尽可能给他营造一个相对安全、舒服的环境,让他慢慢从失去父母这种巨大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后期的干预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表现进行。对这些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陪伴,需要有一个成人在他身边,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跟他在一起,跟他共同面对困难,让他们不那么可怕。
●救援者: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保护
心理专家还提出,现阶段最需要心理干预援助的,还有救援人员。因为对于灾民来说,首要的还是生存问题,而心理干预是一个漫长的工作。很多人的心理反应是在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延迟出现的。而救援人员,却是在超负荷的艰苦环境下工作。要使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战斗力,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帮助——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的预防,以免在工作中受到心理上的影响;如果他们已经在前线开始工作了,也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这个工作的挑战非常大。也许救援工作不能到位,等待的过程,又往往会让救援人员觉得自己的力量使不到刀刃上,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煎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么高的死亡率。因为这次的地震不同以往的地震,它同时还伴随着严重的雨水、余震,加上那里特殊的地理形势,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死亡率可能会相当高,也许超出我们急救人员意料范围之外,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可能会很大。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调适是很重要的,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要懂得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必要时可以向相应的心理救援人员诉说自己的感受,把情绪舒缓出来,然后再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对于普通的志愿者来说,如果没有受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责任感。一个心理专家提醒我们:“你得选择你能听的。如果受害人一开口就刹不住了,我觉得我们有权利说,对不起我只能听到这儿了。真的,因为这样也是一个自我保护。”
从机制上来说,我们也需要有一拨一拨的梯队。过一段时间就把这一拨在前线救援人员替换出来,让另一拨人进去。同时,还要注意对撤出来的人员进行心理的支持、舒缓,让他们平静度过。
●普通人:伤心落泪很正常,适度接触信息源
很多人以为,只有跟灾区和灾民有过直接接触的人,才会产生心理问题。其实,普通人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忽略。很多人在看相关新闻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一个女生说,我很难过,虽然我不在灾区,但是这些天我一直很难过,情绪低落,我该怎么办?她也许代表了我们很多普通人的心理。
从这种心理的产生来看,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就没有尽到义务和责任。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首先,这种压力是怎么来的?一方面,它可能牵扯到人类的基本同情心。另一方面,地震灾害给我们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大自然对我们的影响,这个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安全感的需要,还有就是对于生活的那种控制感的需要。但是地震灾害第一个破坏的就是我们的控制感,你会觉得在自然面前,人类特别的无力。会觉得很无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侵犯。
专家解释,这种同情心和无力感,以及看到报道后有伤心落泪的外在表现,都是正常的反应,这并不代表脆弱或者不坚强,情感流露出来是很自然的事情。把这种情绪低落的表现说出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大家知道,同时也可以在说出来的过程中慢慢回复情绪。如果有人慢慢觉得情绪低落到一定程度,并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或者是影响到他跟人交往的话,他就应该主动寻求专门心理干预机构的帮助了。
专家还建议,大家在接触这些过度的负面信息刺激源时,应该适度。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理底线,如果心理底线被击破的话,自己就会受到伤害。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