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院士诉苦:药厂冒名做广告现象防不胜防!
www.yongyao.net  2008-6-27 11:02:4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正在北京参加院士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很“头疼”:虽然自己很小心谨慎,凡是给自己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函,只要觉得可能有商业性质,就拒绝参加,但是,他还是难逃一些奸商布设的“陷阱”。

一次,李连达院士收到一张新闻发布会邀请函,他感觉这个发布会有拿自己做广告的可能,就明确表示不去。

可是第二天,他还是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李连达院士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对我们的产品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院士对这种假借院士之名进行宣传的现象深感无奈。他说医药卫生学部不同于其他学部,医药与公众的利益有更直接的关系,这个学部的院士遇到的类似情况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总结了以院士名义做假广告的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就是与院士一起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或者国际会议,然后张冠李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甄永苏和沈倍奋两位院士的遭遇。甄永苏院士遇到的“宣传侵权”始于2006年年底在深圳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他和沈倍奋院士参加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研讨会”。两人共同担任这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个正规的学术会议进行得很顺利。

到了2007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患者家属给甄院士写信,说是一家网站和小报在宣传一种抗药,声称“抗癌1号发明人某某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前瞻性报告。教授的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抗癌1号顿时成了整个院士论坛的焦点话题”。同时还写明:“中国八院士高度关注抗癌1号”。

甄永苏院士和沈倍奋院士看到这些宣传后非常气愤,因为那位教授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开放性的学术会议,但是并没有在会上发言。所有参加会议的报告者也没有一个人提到抗癌1号。最离谱的是,当时有5位院士参加了学术会议,可是在宣传中却说有8位院士参加,把完全不相关的3位院士也列入其中。

两位院士随即在中国工程院的网站上发表声明:2006年12月在深圳举办的“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研讨会”与所谓“抗癌1号”毫无关系,在会议过程中从未对其进行过讨论与评价。所谓“成了整个院士论坛的焦点话题”以及“八院士高度关注抗癌1号”都是虚构的。

第二种形式是把会议期间与院士的合影贴在广告上,表明院士对厂家或产品的支持。即便在正规的学术会议上,院士们也难逃这些别有用心的厂商的镜头。一位院士告诉记者,这些厂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院士们已经对这种素不相识者的合影请求很警惕了,但还是有人利用请教问题或交换名片的间隙,让自己的同伴在一旁迅速地拍下照片。有的厂商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居然把自己与院士的合影照片贴在大门口。

第三种是弄虚作假,院士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成了这些厂家的“顾问”。

李连达院士就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与另外一位院士和一位专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一家药厂的产品的研制者。这家药厂不仅进行违法宣传,而且宣传得很邪乎:6个星期就可以治好病,患者的痊愈率达80%多。

李院士曾接到患者电话,说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这个广告,还问是不是真的。李院士立刻给厂家发了警告信,让他们停止宣传。厂家也向李院士表示要立刻改正。可是说归说,这个产品的宣传愈演愈烈,最后甚至上了街头的小广告。李院士发了第二封警告信,厂家依然说一套做一套。最后,李院士不得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这个情况,这个广告最终被禁止了。

李连达院士后来又接到电话。这次是一个抗肿瘤的药,更厉害的是这次用了他和另外3位院士的名义,说是能攻克癌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