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累了喝红牛”,一句广告语,让功能性饮料“红牛”深入人心。然而,就在4月24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则消息让人们警觉起来———该国一男子上夜班时死于心脏病。最新死亡报告显示,其死因可能与每晚喝过量的“红牛”有关。
与此同时,与“红牛”并驾齐驱的其他功能性饮料,如“脉动”、“尖叫”等也遭到专家和百姓质疑。功能性饮料是否真有某些特殊“功能”,怎样喝才能确保健康?本报记者与专家们进行了一番探讨。
英国男子或因“红牛”丧命
这位可能因“红牛”丧命的男子名叫阿尔弗雷多·杜兰,来自玻利维亚。2003年开始,他在英国一家超市工作,每周上5天夜班,每次夜班至少喝4罐“红牛”。照他的说法,喝“红牛”是为了提神,而且收效确实不错。2006年9月,40岁的杜兰像以往一样,一连喝了4罐红牛后,不幸因心脏病发 作死亡。
杜兰的死引起了坊间各种揣测。有人说他是因为长期上夜班,也有人将“红牛”看作了“元凶”。直到前些日子,他的死亡报告终于出炉。病理学家伊恩·罗伯特告诉调查组,杜兰心脏肥大,其死亡可能与摄入过量咖啡因有关,而“红牛”恰恰含有大量咖啡因。罗伯特说:“尽管一天喝4罐‘红牛’对正常人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杜兰这种体质的人,咖啡因之类的刺激物质可能引发心脏病。”对此,“红牛”公司发言人表示,临床检验和大量毒物学评估显示,“红牛”与其他成人饮料一样安全。但他们建议,每天饮用量不超过两罐。
其实,早在7年前,就一度出现过“瑞典红牛喝死人”事件。据当时西方媒体报道,瑞典有3名年轻人的死亡与该饮料有关。其中2人喝了掺酒的“红牛”后死亡,另一人在繁重工作后,连续喝了数罐“红牛”,导致肾衰竭死亡。不少专家认为,“红牛”中的高咖啡因对心脏有刺激作用,长期过量摄入可以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
尽管各国“红牛”生产商一再表示,“红牛”所含咖啡因对健康无碍。奥地利生产商甚至表示,一罐红牛中的咖啡因还不如一杯淡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多。但此后几年中,法国、挪威、日本纷纷限制起“红牛”的销售。不少老百姓也开始质疑起“红牛”的安全。伦敦市民保罗向记者表示,他以前也常用“红牛”提神,“现在可不敢喝了,谁知道几年以后我会不会因为这个猝死呢!”非但如此,保罗称,他身边的不少朋友都放弃了“红牛”,改喝其他饮料或矿泉水。
功能饮料受到质疑
近年来,以“红牛”为代表的功能性饮料可谓异军突起,其打出的名头更是吸引着人们眼球,诸如“提神醒脑”、“抗疲劳”等可谓应有尽有。据统计,2007年,全球各地共有超过500种功能性饮料上市。在北京某超市饮料柜台前,记者看到这里大大小小的功能性饮料不下十几种,销售人员热情地介绍:“这些饮料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喝了能补充脑力和体力。”记者注意了一下,不到10分钟,就有30多位顾客前来购买。一位顾客表示:“这种饮料喝着口感不错,比白开水、可乐什么的强多了,所以我一般拿它当水喝。”
对此,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标准制订负责人李羽楠表示,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只有“特殊用途饮料”———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类。他特别强调:“不能认为功能性饮料就是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告诉记者,功能性饮料这一提法并不科学,“它实际上是在饮料中添加了某种功能,属于保健食品,包括运动饮料、乳酸饮料、蛋白饮料等。以红牛为主的饮料添加了很多维生素、矿物质,其功能因子是电解质,属于运动饮料。”但功能性因子的作用到底如何,目前国内尚无充足的科学检测结果。日本公共卫生审议会营养部部长、现任日本健康营养食品协会理事长细谷宪政则表示,功能性饮料的效果,并没有像药物那样在得到临床医学的证实后,才投入生产。因此,所谓滋养、强身健体的功效,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