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除“三害”
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居住条件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灾后居民和救灾官兵通常会住在简易的帐篷中,造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拥挤。从而使人们易于受到吸血节肢动物的袭击,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加,如疟疾、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人口居住的拥挤状态,有利于通过一些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流行,如肝炎、红眼病等。
一、蝇害。地震过后,因为死亡的人和动物的尸体被掩埋在废墟下,还有大量的事物及其他有机物质,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这些有机成分会很快腐败,为蝇类提供了易孳生的条件。大量的成蝇对灾区居民构成严重威胁。
二、蚊害。灾后,在传播疾病的吸血节肢动物中,蚊类是最主要的,与灾害的关系也最为密切。由此引发的疟疾、乙型脑炎对灾区居民的威胁最为严重。
三、鼠害。房屋倒塌,山崩地裂过后,鼠的密度短期内可增加数倍。家野鼠混居机会大增,种群中灵敏、健壮的成年和亚成年鼠比例上升,导致病原携带率上升。由于鼠类来自四方,家野混杂,食物缺乏引起活动性增强等,都增加了鼠间病原体的交换。
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杀虫、灭鼠药物,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有效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卫生监督和防病人员要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近期气候特点、蚊蝇等医学昆虫消长情况,群众卫生状况和灾区以及附近地区流行病情况等,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灾区近期可能出现的对人体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疫情进行预测,提出防控对策。
科学消杀灭,免做“无用功”
为确保防疫取得实效,必须实现科学防疫。
要分类消杀。1.对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物表面,人工作业确实较为困难,可以采用飞机喷药杀灭,但必须在无风或微风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受气象、地面建筑物及植被等条件限制,室内、倒塌建筑物的空隙以及地下道等处,仍然必须依靠人工地面喷洒。2.对面积较大的居民点、坍塌的建筑物、厕所、粪堆、污水坑、垃圾堆以及挖掘、掩埋尸体的现场等,可采用车载喷雾机进行喷洒。3.对分散的居民点室内和面积较小喷雾机不能到达的地方,可用喷雾器进行喷洒。4.对室内、地窖、地下道等空气流动较慢的地方和喷雾器喷洒不到的地方,也可用敌敌畏、敌百虫等烟熏剂进行熏杀。
要合理用药。在灾区杀虫剂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不同地区以及蚊、蝇、鼠等不同对象,合理使用药物;要根据蚊蝇的密度正确配兑药水,在确保消杀效果的同时节约药水。在进行蚊蝇消杀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杀虫剂混合使用或交叉使用,以防止蚊蝇产生耐药性,降低杀灭效果。特别是要重点控制水塘、污水沟、厕所、垃圾堆等蚊蝇孳生和栖息场所,适时调整药剂,提高效果。喷洒重点要放在尸体接触过的地面、清理前后的废墟上,针对蚊虫繁殖地带如死水等处重点喷洒、及时清理,杜绝毫无选择、毫无目的的喷洒。防疫队应先行了解当地疫情及蚊虫的分布情况,适时选择更有效的、更安全的喷洒方式和品种,避免给当地人畜、农田、动植物带来破坏。
救治伤员要合理使用抗菌素
灾后,抗生素是医疗救护工作中较为紧缺的药品之一。因诸多原因,在救护过程中难免出现抗生素使用不当的情况,由此会造成不良后果。
一、造成经费浪费。许多抗生素的价格较为昂贵,有的日均花费达到千元,如果在患者根本就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让其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并给国家的卫生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过多使用抗生素会增强耐药性。随着大量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病人安全,对于多种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菌,肆意泛滥,不再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四处蔓延,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结核病人由于耐药而死亡。以往对于青霉素高度敏感的葡萄球菌,现在对其耐药性达到90%%以上,原来针对葡萄球菌的一线药物是价格非常便宜的青霉素,如今不得不换成价格相对较贵的广谱抗生素。
三、毒副反应增多。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明显增多,有些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和肝毒性等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可以造成造血系统异常,有些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如青霉素、链霉素、黄胺等抗生素有可能引发人体变态反应,如果处理不当,会危及人体生命。
四、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发生概率加大。一项调查显示,由抗生素引起的死亡,占药源性死亡患者的43.1%%。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必须做到对症下药,适度用药。灾区抗生素应在感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性适度、选择性使用,对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引起的疾病时,由于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因此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者,除病情危重外,不宜轻易使用抗生素,以防干扰临床诊断而延误患者的治疗;对皮肤、黏膜局部感染,除可采用部分局部使用的抗生菌药物,如新霉素、杆菌肽等药物外,应尽量避免其他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以防引起过敏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在四川境内形成一个耐药区。
- 2008.09.23
- 2006.08.10
- 2006.09.30
- 20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