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现在的就诊卡都有一叠了!”在一家医院输液室,记者遇到抱着孩子前来挂吊瓶的张女士。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满8岁的女儿因为是早产儿,身体从小就不好,经常往医院跑,而几乎每次到医院都需要办理就诊卡。“现在挂号、交钱,都需要先出示就诊卡,可是孩子每次犯病,那些卡要么找不着,要么来不及找,所以到医院就需要重新买。”张女士说,这样几年反复折腾,光就诊卡就有八九张,有的还是同一家医院的。
许多人都曾有过多次办卡的经历。记者了解到,多数人看完病后都不会选择到窗口退卡,一是退卡窗口排队时间太长,二是觉得以后卡可能还用得着。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许多人的就诊卡越办越多。王先生告诉记者,“突然生病的时候来不及找就诊卡,只能到医院重新办卡看病。日常检查的时候,才会想到从家里拿上曾经办好的就诊卡。我家现在有十几张各大医院的就诊卡,卡里面都有数量不等的现金。可是,要是为了退一张卡而去医院退钱,太浪费时间。”
“一卡通”尚需多方努力
记者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就诊卡成了一次性卡,患者看完病就丢掉,就算没丢掉也常常忘带。一些患者认为,各医院就诊卡不通用、功能较少,致使其使用价值不高,应尽快完善其功能,充分发挥就诊卡的作用。大多数患者希望能在“一本通”后实现“一卡通”,认为看病会更方便,对医生的诊断也有帮助。
北京口腔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娄铁尘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就诊卡的作用确实只停留在交费、取药这个层面。娄铁尘表示,“北京的各医院间实现就诊卡‘一卡通’并不难,各医院都有数字信息系统,只要卡统一后,对读卡器进行规范就能实现。”据娄铁尘介绍,目前北京市卫生局信息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已着手准备就诊卡“一卡通”的事宜。在今年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市各医院间有望能像病历本“一本通”一样,实现就诊卡“一卡通”。“一卡通”推出后,卡内还将记录参加医保的病人的账户信息等内容,患者的医保信息一目了然,看病将更方便。
不过,有关人士也指出,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医院今后发展的方向。最好的办法是凭借现在的科学技术,在医院间建立互相联系的信息平台,把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存入卡中,利用卡上的资料实现患者分流,让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多方面的沟通。这样一来,就可以真正发挥就诊卡的作用,提高就诊卡本身的信息量和含金量。但是,这样的想法在具体操作中还有难度,各医院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会轻易让利他人,所谓的资源共享,首先要有利益合理分配为基础,这可能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职能部门出面牵头。因此,究竟该采取什么“统一的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来源:当代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