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谁在误读"感冒药"?
www.yongyao.net  2008-7-21 9:32:4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7月17日媒体报道“含兴奋剂药品禁售”的消息在几个小时以内得到国家药监局的澄清:标示为“运动员慎用”的含兴奋剂药品从未禁售。这样,一度令公众哗然的“感冒药风波”得到了“正视听”,公众也为之释然。此后,药监局进一步称,这则新闻为虚假的新闻。

一个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千家万户惯用的“感冒药”为何会在网上引起涟漪?原来,感冒胶囊之类的药品含有微量兴奋剂类物质。对于参加运动会比赛的运动员而言,兴奋剂是禁用物质;但对于其他公众而言,含兴奋剂的药物并非都具副作用,更非禁用物。其中,感冒胶囊就成了寻常百姓的家庭用药。

那么,一个很平常的常识怎会被误读?细析这则虚假新闻的来龙去脉,有这么两个关键:慎用。就是说,对于药品中会含有兴奋剂类的药品,中文标示上写明“运动员慎用”。但是,“慎用”并非“禁用”,把运动员“慎用”当成公众“禁用”,这就引发了公众思想混乱。

按理,“慎用”与“禁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媒体应是清清楚楚的,为何把两者混起来?

回顾前不久诸如“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毒香蕉”等等一连串假新闻出笼的前前后后,人们在瞪大眼睛问,这类虚假新闻是怎么跃窜于一些媒体的?

记得,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在延安曾郑重推荐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1942年发表的三幕五场话剧《前线》,《解放日报》也从1944年5月19日至26日作了连载。这幕剧的所有人物或许不少人记不住,但一个记者却几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就是“客里空”。“客里空”的特征是什么?是披露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的儿子在前线牺牲了,没有采访便凭想象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也就是凭空杜撰。此后,“客里空”便成为那些不顾实际情况吹牛相马说空话假话现象的代名词。此后,《晋察冀日报》在社长邓拓领导下,开展一场反对“客里空”的活动。

令人思考的是,批评“客里空”活动已过了60多年,为何时下某些媒体仍然再现“客里空”问题?

应该说,“客里空”的出现与追求“抢眼球”“成名”思路相伴而生的。抢新闻是新闻界一大特点。从新闻角度而言,抢新闻并没有错。问题是一旦渗入“抢眼球”的“染料”,一心想沽名钓誉做轰动效应,就有可能使新闻出现失实或变得华而不实,成为新的“客里空”。

话剧《前线》写到,在记者客里空杜撰的“客里空”被人们质疑以后,他辩解说,“假若我只写我所看见的,我就一辈子也休想成名了”。可见,成名思想支配着“客里空”,驱动着“客里空”。反之,抵制“客里空”,首先就要坚决将沽名钓誉扫地出门,在思想上树立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意识。

诚然,避免“客里空”,不能仅凭良心,不能仅凭个人自觉。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媒体记者也可能会受到各方面影响,在名利利诱下,一些意志不坚定头脑不清醒的记者,也会出现失手乃至造假的问题。因此,对于整个媒体而言,制订和完善严格的新闻把关规章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话又说回来。回答题目,《谁在误读“感冒药”》所问,很明显,根子是在“客里空”。新闻防“客里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记住“客里空”,就是要认真汲取“禁用感冒药”、“纸箱馅包子”之类虚假新闻对社会产生破坏作用负面影响的教训,更要在制度机制方面严防“客里空”。

来源:东方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