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1968年7月,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讨论、总结了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首次正式实施兴奋剂检查的经验,并提出了将继续在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进行反兴奋剂检查和性别检查的方案。其中对兴奋剂物质的补充说明如下:
如果使用了无营养作用,但却能靠其成分或剂量刺激人体能力的药物,即使是用于治疗,也将被看作为使用了兴奋剂。特别是以下药物:①拟交感胺类(例如:苯丙胺)、麻黄素及类似药物;②中枢神系统刺激剂(士的宁)、兴奋剂及类似药物;③麻醉止痛剂(例如:吗啡)、美散酮及类似药物。
实行药物检查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同日益增多的滥用兴奋剂现象做斗争。据调查,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滥用兴奋剂最严重的依次为自行车、田径、举重、游泳。
(三)类固醇检测难题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预见不到合成类固醇会有那么广阔的应用范围。最初,仅认为只有田径运动的一些投掷项目、举重以及搏斗项目中的那些重量级运动员,才有可能靠增大肌肉块头获益。然而,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后来发现,合成类固醇能使他们在大运动量训练后更快地得到恢复,而且许多项目的运动员——从长跑到游泳,从短跑到自行车——都可从中受益。
说起激素类药物,头一个难题就是检测问题。在这一点上,国际奥委会非常感谢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雷蒙德?布鲁克斯教授,他发明了一种既简单又可靠的分析方法。1974年,在新西兰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上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了检测分析。国际奥委会对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科学检测结果感到满意。于是,1975年4月,国际奥委会宣布禁止使用合成类固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有8名举重运动员药检结果为阳性,其中7人被证实使用了合成类固醇。
但是,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也是在1976年,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委员阿诺德?贝克特教授指出:“运动员可以在训练时服用合成类固醇,然后在某个预定的比赛前一星期左右停止服用,这样他比赛时就至少可以保持着服药带来的力量优势,但检测比赛后采集的尿样时又显示不出阳性结果。即使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决定在全年的各种比赛中进行随意抽查,充其量也不过是给运动员连续服用合成类固醇的日程安排造成一些困难,顶多起一些威慑作用。”
约翰逊事件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并不仅仅在于这位“世界第一飞人”药检出了问题。真正严重的是,在随后的司法调查中,他和加拿大其他优秀运动员都承认: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服用激素类药物而没有被查获。此外,他们还证实了一个当时已经流传几年的传闻:运动员们正在使用像生长激素这种因目前找不到满意的检测方法而未被国际奥委会禁用的物质。
汉城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为统一所有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滥用药物运动员的处罚标准,付出了艰巨的努力。它还为减轻昂贵的法律诉讼费用而建立了体育仲裁法庭。由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已开始增加赛外药物检查的次数,一些兴奋剂管理方面的漏洞已经得到补救。
![](/images/yphtmlse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