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中国医学发展启示:中西医融合构建完美医学
www.yongyao.net  2008-7-24 14:26:3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广东省中医院内:墙上中医名家专长一目了然,50余米的中药柜台药香四溢,8吨多中药饮片每天配出,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有序就诊……就是这里,正高扬起一面中医院发展的旗帜。

中医院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堡垒。当全国许多中医院要么坚守中医但为生存烦恼,要么为生存计走向“中医西化”歧路时,这所诞生于民国时期并承续岭南医学精粹的中医院,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阳光大道”。

它高举的这面旗帜,写着“构建完美医学,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注解是“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

姓“中”还是姓“西”?

“西医化”只能毁掉自己,中医特色才是生存之本

背景:在现行“以药养医”的医疗补偿机制下,生存问题将各类中医院逼到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利益驱使下,中医院西化之风愈刮愈烈,中医特色日渐退去,从西药处方量、高精尖医疗器械到西医所占比例,许多中医院与西医院几无区别。

“中医西化”之风引发了中医教育西医化、中医人才西医化等整个中医药事业链条的错位,甚至被“取消中医”论者引为口实。站在十字路口的广东省中医院同样面临着上述困惑,中医院姓“中”还是姓“西”居然成了问题。

“产品营销讲究比较优势,西医院那么多,患者到中医院当然奔着中医来。”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说,跟西医院后面走,永远是二流。中医药不仅对很多疾病确有优于西医的疗效,即使有些病种西医疗效较好,但通过中医药配合,疗效更好。“中医特色是中医院立身之本,发挥中医药的比较优势,中医院才能立住根基,才能发展。”

西医之所短,中医之所长。广东省中医院将“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作为打造比较优势的着力点,全院推进“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才”。

专科专病建设从挖掘和继承开始。集全国名医为我所学,继承邓铁涛、梁乃津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集全国特色疗法为我所用,遍访全国有特色医院和名家,研究和推广各类中医“绝招”;建立各专科古代经典、现代文献数据库系统,挖掘前人成果……

一系列工作有序推进:1992年,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1993年,急症、中风、消化、肿瘤成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4项课题中标“九五”科研攻关项目;2000年起,拜师全国名老中医,设名医工作室,建立传统疗法中心,开设“治未病”中心……

很快,中医特色立住了,医院“中”字头更响了,患者更多了。然而,新的困惑随之而来。

中医院要不要“西”?

现代科技为我所用,中西医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

思路:任何学科发展,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引进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取代中医药,而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构建一种新的医学。那是一种超越纯粹中医和纯粹西医、最有益于患者、临床疗效最优的完美医学。

困惑来自:中医院姓“中”了,还要不要“西”?

或许出于保护中医药特色的良好愿望,医院内部开始出现“排斥西医”的另一种极端声音,一些科室在引进现代医学技术上畏首畏尾,弊端很快显现。

在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中医药优势仅限于小量脑出血和中风康复方面,由于现代医学技术引入不足,对中大量脑出血患者因没能力手术而束手无策,只能转入西医院。耽搁病情不说,也捆住了中医院的手脚,久之患者颇有怨言,医院服务范围日益缩窄。

弊端让广东省中医院上下反思:怎样坚持中医特色?坚持中医特色,就要将自己封闭起来吗?中医院应怎样对待现代医学技术?

在反思和讨论中,一种理念逐步清晰:中医、西医都为治病救人,只是视角不同,各有长短;病人看病是为治好,也不会管中医还是西医;如果能够把中西医优势汇聚,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岂不更好。

思路一变,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进入一种新境界。引入现代医学,中医药不仅没有失去原有特色优势,反而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扩展了特色优势领域。吕玉波将上述思路归纳为“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同样是脑血管病中心,通过引进神经外科西医人才和技术,中大量脑出血等复杂脑病手术能做了,疾病全过程的覆盖不仅留住了病人,也使得中医药全程参与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西医结合实现了临床最优,中风病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相关国家级课题成果引起业内轰动。中心主任蔡业峰说:“西医院有的我都有,但我还有他们没有的中医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