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中国医生必须补上的一堂课
时代信报:什么是医生人文医学?在医学中,它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医师协会首席培训师沈健: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便发现了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一系列弊端。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才在世界率先建立了人文医学培训体系。如今,英、法、日等国都已经对执业医师开展人文医学的培训。在美国,要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除了必须通过专业技能考试外,还必须通过人文医学培训考试。在这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学生有30%的课时被用于进行人文医学学习,德国等国家也达到了20%,而我国连百分之几都没达到,存在很大差异。
时代信报:在中国推行人文医学培训有何意义?
沈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国际上对执业医师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具备的能力。国际上不承认我国医生的行医资格,并非是因为我们的医生专业不精,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国的医生没有经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在我国推行这种培训,不仅有助于患者治疗和化解医患矛盾,更有助于中国医生确立自己的国际地位。
时代信报:人文医学培训计划在重庆如何开展?
沈健:重庆是全国第28个开展人文医学培训的城市,我们计划在未来3~5年内,通过面授、网授等多种形式,对全市6万余名医师全部进行人文医学培训。上周六,我们已经在重庆开了第一堂课,参加的主要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大医院领导。通过第一堂课的感受,我认为重庆医生对人文医学技能的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
儿童医院医生感悟:
关心和沟通与医术同等重要
“小朋友,你恢复得很好,这个玻璃管里的东西到了你的身体里后,就可以放心地和其他孩子一起耍了……”昨日下午,在市儿童医院普外病房,一个满载着特殊药物的注射剂顺利地进入了血管瘤患儿的身体,这个病房没有哭闹声。普外科副主任周德凯告诉记者,从医20年来,他更懂得一个医生很多时候,医德比医术更能救人。对7岁开县男童伍怀成的罕见疾病治疗上,也让他更懂得对于不少病人,沟通的分量可以逼近任何一次药物治疗。
开县男孩伍怀成一出生就与众不同,除双脚及双手比正常婴儿要大外,最吓人的就是没有一块光滑的皮肤,腋窝、背部等部位到处布满指头大小的“肉疙瘩”,更可怕的是,即使皮肤轻微受损划破,细小的血柱就会如箭一般喷射出1米多远。从出生以来,这个家住开县赵家镇的7岁男童已如此喷血上千次。
针对成成对医生恐惧和渴盼与外界孩子一同玩耍、恢复正常生活的心理,周德凯开始给他制定治疗方案,对他的日常言行给予引导和鼓励。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虽然和其他孩子接触时,小成成还是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但来到医院时,他再度恢复了欢笑。
“每年我们会接到5000多个患有各类疾病的孩子,各类血管瘤和淋巴瘤的患儿占到一半,这类饱受疾病折磨的家庭大多是脆弱的,无论经济还是精神状况。”周德凯说,和他们沟通,医德和医术很难衡量谁轻谁重,但至少对于他,近20年的临床经验,更能深刻体会到即使不是绝对,但很多时候,对于病人,一个有医德的医生比医术高超但不懂得沟通的医生更重要。
周德凯举了个临床上最简单的道理来解释自己的这份感悟。对于一个癌症患者来说,“你的病已到了肝癌晚期,像你这种情况死亡率为百分之七八十”、“你最多还能活3个月”这些话犹如法院下达的死刑判决。而同样的情况,用“很遗憾,你的病情已到了肝癌晚期,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有20%的希望能战胜病魔,不要轻易放弃”、“好好活,你还有3个月时间可以享受生活,如果好好享受它的话,以后的日子还会更长”来诠释,患者却有天壤之别的感受。温馨振奋的话语,对于已经被疾病宣判死刑的患者生命而言,很有可能达到完全不可想象的作用效力。
率先推行医患沟通机制
重庆经验曾在全国作推广
据市卫生局介绍,从2000年开始,以我市三甲医院为源头,各大医院已开始寻求一套运行良性的“医患沟通机制”,我市儿童医院成为率先在全国推行“医患沟通制”的医疗机构。
而早在2002年,市儿童医院医患沟通的成功机制早已成为重庆模式,向全国卫生系统实施推广,目前这套完备的医患沟通机制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卢仲毅,重庆市儿童医院知名教授,62岁的他作为重庆市首批参与医患沟通机制建设的老专家,对于仁医和医患交流有着自己的思维。卢老告诉记者,一个合格的仁医,医患沟通能力必须成为他的临床长期能力,与医术并行不悖。
作为重庆医患沟通模式代表的市儿童医院“医患沟通制”,规定医生在接诊时,应主动向患儿家属介绍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和结果、药物副反应等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等,为保障“沟通制”顺利实施,医院还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基本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这种沟通包括“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换位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和“协调统一沟通”,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
医护人员在病人治疗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几次向家属介绍诊断情况、治疗手段、费用情况等,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回答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征得家属对治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同时,将医患沟通制纳入质量管理范畴,使之制度化,并从组织、人员上进行保障。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3天内必须进行医患沟通,沟通情况会记录进入病程录,每个科室每天中午、晚上都至少有两名医师,为医患沟通提供人员保证。
“严格的制度保障同样是打造仁医队伍的后背支撑力量。”卢仲毅说。
来源:时代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