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6g,飞滑石30g,竹叶9g。
如何辨证治疗缓解期的尿路感染?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主证: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
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清泉饮(自拟方)。
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15g,菟丝子12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甘草3g。
(2)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知母9g,黄柏9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车前子15g(布包),益母草18g。
(3)气阴两虚
主证: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沥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山药劳淋汤(自拟方)。
山药30g,党参15g,黄芪、茯苓 各15g,麦冬30g,枸 杞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茅根30g,车前 子15g(布包),石韦30g,益母草15g,甘草6g。
来源:用药安全网(作者:吴晋娜)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