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记者:从《意见》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还能充分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作用。
夏:可以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缓解大医院医疗负荷过重的压力,形成双向转诊的良性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
记者:其实以前常说“看病难”主要是指大家都挤到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无人光顾。
夏:是的,大家都挤到大医院,一些大医院看一次感冒就要花100多元,《指导意见》实施规定,依托基层卫生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普通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中确定。”普通门诊统筹试点要依托基层卫生资源,参保人可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各地为方便群众就诊,进一步加快基层医疗网点建设,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病人过度集中的压力。
双向转诊支付比例可提高
记者:《意见》对双向转诊制度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夏:《意见》积极探索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参保人树立正确就医观念。《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上级医院应为转诊病人提供就医便利。”通过政策导向,将参保人合理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引导参保人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格局。
及时就医防止小病变大病
记者:这项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遏制过度医疗。
夏:是的,这项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还可以解决医保病人住院率过高问题。因为以前个人账户部分钱比较少,参保人很快就用完了或者不愿意用,没有什么大病,为了报销药费,也要去医院住院。《意见》实施也有利于促使参保人培养及时就医的健康意识,有效防止小病变成大病。
链接
支付比例最高60%
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致。最高支付限额设定在上年度所在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左右。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待遇与缴费相挂钩的原则。起付标准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按连续缴费时间设定在40%-60%之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具体的缴费标准由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来确定。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由财政按人均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含江门的恩平市)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按实际参保人数人均每年35元标准给予补助,所在市、县、镇(街道)三级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给予补助。
■成效
看病费用下降近一半
记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已在5个城市试点,情况怎样?
夏:试点城市反响强烈受到欢迎并且效果很好。比如南海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1个月内就增加了220多万参保人。
记者:以前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参加医保呢?
夏:很多人感到自己参加医保后享受不到待遇。因为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保大病、保住院”,于是只有5%—6%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大多数人平时花钱最多的还是门诊,很多人用于门诊的个人帐户不够花,而统筹部分的钱却花不出去。居民医保缺乏普通门诊保障,参保人受益面过窄,政策吸引力不强。
记者:你觉得这一措施给试点城市老百姓带来最大的实惠是什么?
夏: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而且看病费用下降了。比如南海,南海过去有85.3万人参保,门诊处方费用由去年每月39.14元/每人,今年每月下降为26.34元/每人,下降了40%。三水去年每月69.7元/每人,今年每月下降为35.87元/每人,下降了差不多一半。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