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2例与之相反,其血清HBV DNA水平高达107 copies/ml,但精浆的HBV DNA水平均低于103 copies/ml。对血清与精浆的HBV DNA均阳性的29例患者的标本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与精浆的HBV DNA水平未见相关性。由此可见,难以找到一个可操作的参考指标,用以监测和管理男性HBV感染者的生殖健康。
由于两性解剖生理学的不同,女性更易在性行为过程中感染HBV。男性阴茎主要由皮肤覆盖,女性生殖道不仅表面积远大于男性,且大部分为黏膜所覆盖,且生殖道慢性炎性又是妇女常见病。有学者对HBV慢性感染者的配偶进行追踪分析,所有配偶入组时血清HBV标志物均为阴性,且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随访期间发生性行为时不使用避孕套防护。当婚后第1、3、5年时进行检测,受访的100名配偶的HBsAg(+)检出率分别为20%、31%和42%。其中,女性配偶被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配偶(婚后第1、3、5年时分别为30%对10%、44%对18%和58%对26%)。
此外,在导致HBV感染的性传播途径中,肛交是性传播的高风险行为。这一情况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相似。这是因为肛管的解剖结构并不具有进行性行为的功能,其弹性远不及阴道,直肠黏膜的柱状上皮远比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脆弱,因此极易损伤。研究表明,男性同性恋的HBV传播与性行为密切相关,40%~70%的同性恋者存在HBV感染。据调查,目前我国约有1800万男同性恋者,而应特别注意的是,肛交行为并非仅限于男性同性恋人群。
防控现状与预防措施
实施婚前检查是阻断HBV传播的有效干预措施。如果配偶一方为慢性HBV感染者,另一方易感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杜绝多伴侣性行为。此外,性行为时佩戴避孕套可降低通过性传播途径将疾病传染给对方或被对方传染的危险。
然而,在社会实践中,上述措施的推行情况并不理想。在我国,目前婚前体检率低,而且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性观念变化,有高风险性行为(例如一夜情、多性伴关系等)的人群趋于增加,而科学预防乙型肝炎的卫生知识尚未普及。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卫生保健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种情况也不容乐观。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1155名18~35岁的美国成年人中,有近90%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的医生从来没有建议他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仅约一半的被调查者知道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
性行为可涉及多种方式的身体接触和体液交换。HBV不仅存在于感染者的阴道分泌物或精液内,还可存在于唾液中。有学者做过这样一项动物实验,将含HBV的精液注入动物阴道,或用HBsAg携带者的唾液对长臂猿进行皮下注射,均可使实验动物受到实验性感染。因此,佩戴避孕套并不能确保阻断所有性行为中HBV的传播。调查还显示,在性生活频繁的单身男女中,近1/4的人在进行阴道性交时不使用避孕套,而在进行口交时从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者则达71%。虽然也有所谓的“口交专用安全套”,但由于使用不便,很少被性行为者接受。
目前,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大大提高,而成人接种率却仍然很低,约为30%。虽然人们对性交时佩戴避孕套来预防艾滋病已有较多认识,但对其用来预防乙型肝炎则了解不多。这都不利于阻断乙型肝炎的性传播途径。
因此,在我国积极推行乙型肝炎疫苗全民接种,不失为一项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
来源: 医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