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内科用药 > 正文
中医治疗先兆流产进展撷析
www.yongyao.net  2008-11-7 11:14:15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王 薇,指导:卢 苏(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几年来在临床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科治疗和研究的重点。中医治疗先兆流产有很长的历史,其疗效显著、独具特色,现代医家总结前贤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使得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更加深入全面。从中医对先兆流产病因病机认识、治疗手段的进展、药理药效学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析。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和治疗由来已久,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妇人??有妊娠下血者”的相关记载,并提出当归散和白术散,分别代表了一寒一热的安胎方,是后世安胎的理法方药之源;《脉经》中提出:“胎漏”、“胎动不安”、“堕胎”的名称;《诸病源候论》首先提出:“数堕胎”之名,指出:“妊娠恒腰痛者”为“喜堕胎”之候;《傅青主女科》创安奠二天汤以固胞胎之气,广述安胎七法;王清任重视去瘀安胎;叶天士提出“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策”;《医学衷中参西录》以肾为主防治滑胎,“寿胎丸”一药沿用至今。先贤的经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现代中医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进一步探寻中医药防治的作用及其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现代中医对先兆流产因机认识的进展

朱丹溪认为,胎漏多因于血热。《诸病源候论》把病因归结与“其母有疾以动胎”和“胎有不牢以疾母”两大类。清代医家认为先兆流产“或因脾虚气弱而不能载,或因纵欲伤肾而不能安,或因攀高,或因跌仆。”纵观各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大致可归纳为:肾虚、脾虚、气血不足、血热、血瘀、外伤等导致冲任气虚失调,胎元不固而引发流产。现代医家认为,先兆流产的发病器官在脾肾两脏,脾肾失养、气血不足是主要原因。罗元恺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胞络者系于肾,肾气以载胎,肾气不固,封藏失职,故而堕胎;然而肾气之滋长,又赖于后天脾胃水谷之精气的滋养,脾虚生化乏源肾气难固,则胎元难保;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都以血为用,气血虚弱胎元亦难固[1]。夏桂成认为,子宫是心肾交合的场所,本病的重点在于心肾失交,尤其以肾虚为前提[2];有专家认为,肾虚、血热、气虚、血虚、惊恐、外伤等导致肾气不足、冲任不固、胎元无根,且凡此之疾又多忧郁,虚羸之体又易外侵,故七情内伤、六淫外犯,临证夹杂繁复[3];高晓俐认为,此病的基本病理在于脾肾不足,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4];宋文武认为,肾气不足、胎元不固是致病之本,气血亏虚、胞系失养是致病之因[5];程运文认为,脾肾功能失常,水聚成痰,痰浊下注胞宫,冲任失调而致本病[6];赵光燕等认为,淤滞胞宫,影响胚胎生长发育而致胚胎陨落[7]。

2 现代中医对先兆流产治疗的进展

现代医家沿袭了先贤的治疗经验,对先兆流产的治疗疗效独特,总体上遵循补气血、固肾气、强冲任、健脾胃的治疗原则,同时强调语言及心理上的疏导。此外,尚有胎元不正而致堕胎者,如有些近亲结__婚,或夫妻双方有遗传性疾病,或胚胎存在某些先天性缺陷的,非一般安胎药所能奏效,应借助现代手段以资确诊,以避免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综观现代医家对先兆流产的中医药治疗,仍以补肾健脾为主,根据症候寒热虚实的不同,辨证治疗上又有新的突破。

2.1 辨证论治

目前认为其证候主要有肾虚、血热、气虚、血虚、血瘀。肾虚型以寿胎丸为代表方,以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为主药,临证应结合肾之阴阳偏盛,选加温肾或滋阴之品;血热型以保阴煎为代表方,药用: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等;气血虚弱型以胎元饮、举元煎为代表方,以人参、白术益气补中;黄芪、升麻益气升提、固摄胎元,使肾气充足、胎系有力;血瘀型以桂枝茯苓丸为代表方,方用桂枝、茯苓通阳开结、伐邪安胎,治孕后痼害胎[8]。

现代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分型论治,遣方用药,各有特色。夏桂成认为,治疗上当以补益肾气为主,寿胎丸是公认的补肾安胎方药,其中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等尤为要药,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症候偏向加减化裁[2];王玉霁以寿胎丸为主方用药,肝肾阴虚型用二至丸合寿胎丸,脾肾两虚型用寿胎丸加益气健脾之药,肾虚血瘀用寿胎丸合四物汤加减,肝胃不和则合用温胆汤加减[9];张宽智主张用安奠二天汤加味,气血两虚加用当归、砂仁,脾肾不足加川断、巴戟天,血热则去参术加白茅根、紫草,跌仆损伤而出血加侧柏炭、椿根皮,腹痛加益母草,腰痛加菟丝子[10];姚宣芬主张:肾虚型用加味寿胎丸,血热型用黄连凉血汤加减,肝经瘀热用温胆汤合保胎丸加减,惊恐外伤型用固肾止血汤[11];程运文则从痰辨治,分别用补气健脾之四君子汤合二陈汤,温补肾阳、温化寒痰之肾气丸合二陈汤,滋补肾阴、清化热痰之六味地黄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6];罗元恺将本病分为3型:脾肾两虚用补肾固冲丸,气血两虚用毓麟珠,血虚内热用保阴煎[12];李明道等将此病分为肾虚、气虚、血虚、血热、血瘀5型,主张在寿胎丸基础上随证加减[13];蒋俭将此病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及热蕴血瘀5型,以活血化淤法辨治本病[1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