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在上世纪那缺医少药的年代,用一根针、一把草,为无数村民医治疾病。如今,随着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医生的生存和发展却面临困境,成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问题。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10月18日晚,定南县历市镇竹园村乡村医生赖胜尧忙碌了一天,刚刚睡下,又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原来村民赖建国因给果树打了一天的农药中毒了。赖胜尧立即背起出诊箱,拿着手电筒,赶去出诊。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了赖建国家,当时赖建国脸色发白,浑身发冷。赖胜尧立即开始救治,打针、灌药、输液,等赖建国的身体渐渐好转时,天已经大亮了。
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今年72岁的赖胜尧从1964年当赤脚医生开始,走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救治了多少人他自己也数不清了。像这种紧急情况,每年他都要遇到好几回。赖胜尧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高尚,收费低廉,遇到患者没有钱,他就先记着,至今他的账本上还记着患者欠下的4万多元药费,欠费时间最长的已25年,这笔药费1.8元。为了给村民们省点买药钱,赖胜尧在自家屋外2亩地里种上了板蓝根、红花等中草药。
赖胜尧只是中国数十万乡村医生中的一员。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担起了保护农民健康的重担。以定南县为例,目前有235名乡村医生,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全科医生”,既懂中医又懂西医。几十年来,乡村医生担负着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知识宣传和突发性事件的预防等公共卫生工作。有了他们,农村一般常见病得到了有效及时的处理,不但缓解了城市医院的压力,还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生存状态不容忽视
一天又过去了,任春林有些无奈地关上了卫生室的大门。这天他看了3个病人,一个摔跤擦破了皮,两个得了感冒,总收款是48.5元。任春林是定南县龙塘镇桐坑村卫生室的医生,村里和他一样的好些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盖起了楼房,开上了轿车,而他还在家中那栋破旧的房子里,从事着救死扶伤的职业。妻子和亲友多次劝说他改行,但他放不下村里的乡亲们。可是面对日益稀少的病人,他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收入微薄、生活困难是乡村医生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医疗设备陈旧(基本上还是靠体温计、听诊器和血压计等“老三件”诊治疾病)、“新农合”冲击等原因,在村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少,有时一天看不到几个病人,有的还要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