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失利
徐万禄曾表示:为了GSP和GMP认证,企业花掉了数千万元资金。事实上,在白城多邦开建之后,多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
张彦告诉媒体:“吉林多邦一般每月25日给供货商结款,以前都是月结月清。而从2006年10月25日开始,结款就出现了问题。”
她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的供货单,2006年10月25日,张彦共向多邦供了3批货,其中一批在年11月9日就拿到了货款,一批则是在两个月后的12月27日结的账。
众多供货商反映,正是从2006年10月起,多邦出现了拖延付款的现象。人们看到最早的一张供货单是广西某药厂2006年10月1日发货的,货款7900余元,至今未结。
多邦拥有庞大的销售渠道,供货商虽不能按期拿到货款,还是照样给多邦供货,因为怕丢掉吉林市场。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07年初。当时,徐万禄在吉林多邦内部“创造性”地开办了一个销售二部,并对供货商宣称:给二部供货能拿到现款而不再拖欠。张彦反映,二部一开始运转正常,直到2008年3月份仍能按期结款,但一部所欠供货商的钱却一直无法完全结清。
2008年5月,二部也开始拖欠货款。张彦说:“到这个时候,很多供货商就开始不给多邦供货了。”据了解,部分代理商是自己垫付资金从药企拿货,尽管供货商都希望多邦能运转正常,但一再欠款令大多数人无力也无心再把货填向这个“无底洞”。
据不完全统计,到事发之时,吉林多邦共欠款3000万元左右,单家欠款额最高的超过百万元。而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吉林多邦销售收入为1.97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2万元。如果不是靠返点带来的55万元营业外收入,该公司在2006年已陷亏损。而2007年,该公司业务陷入萎缩,销售收入降至1.31亿元,但由于返点额提高,当年实现净利润22万元。光靠企业利润根本无法还清欠款。
白城多邦几乎与吉林多邦同时倒下。白城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白城多邦是当地药企中规模最大的,最好的时候其年收入达4亿多元,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在白城也属中上游。”但自2006年开始,白城多邦就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据知情人士介绍:“有时运来几车料,厂子就运转几天,挣来一些钱,给工人和中层开支一点。而目前,白城多邦已全面停产。”
产业盲目扩张和行业大环境变化导致了吉林多邦的最终失利。中国医药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表示:“全国医药行业每年都有四五千亿元的过剩产能,不是多建厂、多投项目就可以存活的。”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医药企业欠银行的贷款超过亿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药企要达到GMP而投资所导致的。“在资金链偏紧的情况下还要上马GMP认证项目其实是不科学的。”
据称,徐万禄试图出售白城多邦以还清欠款。目前白城多邦资产为1.2亿元,各项负债约有5000万元,徐也称“药厂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这种断腕自救的方式能否挽救命垂一线的多邦集团,人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