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大事记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由于医疗机构创收动力趋强,居民医疗费用快速上升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社会公益事业
●2003年起,国家组织在全国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6年,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提出改革意见
●2007年,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公立医院如何姓“公”?
网友:我认为公立医院失去了公益性,医生靠多开药、多检查发奖金,无形中增加了老百姓负担。国家投入少,医院要生存,医生要活命,你说怎么办?
河南省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很多公立医院逐利倾向明显。医生一边看病,一边盯着病人的口袋。这本是违背医学职业精神的行为,但在现实中却普遍存在。建议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让公立医院姓“公”,首先要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
卫生部:今后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经费。
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网友:三聚氰氨、苏丹红、孔雀石绿……这些都是吃的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在老百姓饮食都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这并不是说政府在监管方面无所作为,而是提倡企业加强自律。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申卫星:对违法企业要处罚,但处罚并不是目的,因为行政处罚是有限度的。只有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生产意识,老百姓才能吃得更放心。
卫生部:今年将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